老家的香囊装满爱

长沙晚报网2023-06-21  51

导读:文 | 正初  回到老家杨花村,隔壁三婶正在缝制香囊。香囊外面用的是浏阳夏布,里面填充的是草药。三婶看见我来了,热情地送了我一个香囊。她说:“这个做香囊的手艺,我还是向你奶奶学的呢。”三婶的一句话,让我一下子忆起祖母为我们做香囊的岁月和她端…

   文 | 正初

  回到老家杨花村,隔壁三婶正在缝制香囊。香囊外面用的是浏阳夏布,里面填充的是草药。三婶看见我来了,热情地送了我一个香囊。她说:“这个做香囊的手艺,我还是向你奶奶学的呢。”三婶的一句话,让我一下子忆起祖母为我们做香囊的岁月和她端午必说的一句话:“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

  老家其实是父亲的老家,他在这里出生,在这里度过少儿时代,十三岁离开这里外出求学,从此踏上背井离乡的路。直到古稀之年去世之后,父亲才回到老家安息在后面的祖坟山上。因为在外面出生,在外面成长,老家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祖母。每年的端午节,祖母总要给我们兄弟姐妹每人送一个香囊。每当香囊送到,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把香囊挂在胸前,挺起胸膛招摇过市,趾高气扬地在小伙伴面前炫耀。那个神气劲儿,好像是一个打了胜仗归来的将军。也不知道祖母在香囊里面塞进了一些什么草药,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异香。祖母说香囊不仅能防虫驱蚊,亦可祛邪祈福。说也奇妙,在房间里放上香囊,蚊子还真的不敢来了,每一个晚上都睡得踏实而香甜。

  祖母每年做香囊的布料都是不同的。有时候是做衣服时的边角剩料,有时候是废弃的被面。有一年布料最好,是用那大红绸缎做的。问祖母,说是她和祖父结婚时用的红盖头。祖母16岁嫁到刘家老屋,可惜的是祖父早逝,祖母守寡把父亲和姑妈养大。因为物资极度匮乏,她为了孙辈,只得把珍藏了几十年的红盖头做成了香囊。记得那个香囊鲜艳的底色上,用黄绿丝线绣了一朵兰花。祖母名叫寿兰,祖母绣那朵花的时候,心里肯定百感交集。

  祖母心灵手巧,擅长女红。曾经有一年父亲把我放在老家,目睹了祖母制作香囊的过程。她到田间地头,亲手采摘草药,洗净晒干,再用碾槽碾成粉末。她爬到木楼上,取出平常积攒的布片,在床上摊开,小心地用手比划着,用剪刀裁剪着,用针线编织着……然后装上晒干的草药。那小巧而精致的香囊,装满了祖母对子孙浓浓的爱。

  那时候还是小孩子,弄不懂端午节为什么要佩戴香囊。现在才知道,端午节佩戴香囊,有上千年的历史。屈原的《离骚》有这样的句子:“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扈……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由此看来,祖母的香囊,不仅仅是家族血脉的延续,而且是历史文化的传承。在祖母作古20年之后,老家还有人重拾她的手艺。

  我捧起三婶送给我的香囊,用鼻尖闻着,闻到了岁月悠长的味道,仿佛时间就凝固其中。我用手轻轻抚摸,感受着夏布带来的朴实气息,猛然泪流满面。那些童年的时光印记,那些远逝的岁月亲情,或许早已在祖母的针线来回穿梭间化成永恒。她老人家的爱绵延不绝,至今留在香囊的丝线、味道,继续在眷顾着她的孙子!

  三婶打断了我的回忆。她说:“过去我们跟着你祖母学做香囊,想不到现在成了一门赚钱的手艺呢。”原来村里成立了香囊合作社,一些婆婆妈妈姑娘大嫂平常都在家里做香囊。香囊通过网络,销到了长沙、北京、上海等许多大城市,杨花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香囊村。这小小的香囊里,情意绵绵。它有儿时的记忆,有美丽的乡愁,也有美好的祈愿与深情的祝福……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life0731.com/read-30827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长沙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长沙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