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水之上读《涉江》

长沙晚报网2023-06-21  65

导读:文 | 刘本楚  幼小时候跟着母亲穿越茂密而阴森的连绵大山,爬过蜿蜒而崎岖的高坡,再下山去,便是流淌千古的沅水河。再沿河岸山道,爬上一座陡峭的石头山,攀越着云雾缭绕的悬崖,步履艰难地踏着古人凿出的石阶栈道,一手扶着绝壁,一手被母亲牵着,一步…

   文 | 刘本楚

  幼小时候跟着母亲穿越茂密而阴森的连绵大山,爬过蜿蜒而崎岖的高坡,再下山去,便是流淌千古的沅水河。再沿河岸山道,爬上一座陡峭的石头山,攀越着云雾缭绕的悬崖,步履艰难地踏着古人凿出的石阶栈道,一手扶着绝壁,一手被母亲牵着,一步一摇,提心吊胆地越过险境。

  长长地一口叹息,手麻脚软,全身乏力,如雾飘云空,如云浮江面,雾里云里坠落于溆水小河投入沅江怀抱的渡口。

  踏上渡船一步,脚一软,就倒进了船舱,幸亏渡船老板眼明手快,一手抓住了我的臂膀:

  “哎呀!今天是屈老大夫显灵,保护了你啊!”渡船老板长吁短叹,如今在我记忆的深处仍珍藏着他那双含泪欲滴的风霜老眼。

  我心生疑虑,屈老大夫是谁呀!我问母亲。母亲说,请渡船爷爷告诉你吧!

  “他就是屈原啊,在江对面犁头嘴这个地方住过。”渡船爷爷告诉我说。渡船划过了江面,停泊在犁头嘴上,我们要去的地方就在眼前了。

  带着对“屈原”的疑问,我走进了长长的学生时代,开始大量阅读屈原。“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屈原渡长江,入湘境,至常德、辰溪、溆浦而去洞庭。因此,《涉江》应该是诞生于溆浦县大江口镇的犁头嘴上。

  “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涉江》里这段景物描写与犁头嘴两岸的山势、地理、气候环境的确契合,也更表现了诗人独处深山彷徨苦闷的心情。因诗人是于顷襄王二年(公元前297年)遭受子兰的谗言而后被流放至此,一路流离颠沛,坎坷艰辛而来,又遇如此恶劣气候和阴森的境地,怎能不使诗人的心境如此糟糕呢!

  “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这与《离骚》所言“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莫不一个意思。

  有一个场景的确使我经久难忘,铭心刻骨。那是一个深秋的夜晚,出于对沅水江流的惦念,我陪着姨父来到沅水河畔夜宿渔舟。夜籁月光清亮晖映,河风卷动乌篷,掀起阵阵凉意,我躺在船舱,借着一盏光亮微弱的油灯,细细地嚼着《涉江》的字字句句。一股下夜的秋风带着月光的清凉灌进船舱,我突然感觉听到了屈原大夫的叹息,仿佛还夹杂着他那心胸隐隐作痛的抽泣。断断续续,一股阴冷害怕之意涌上心头。我叫醒了姨父,问,这里好像有人的哭声?

  “傻孩儿,这是风声和水声,哪有哭声呢!”后来我才醒悟,那是夜风卷动水浪,拍打着水中舵叶和船帮,还有乌篷竹片在风中掀动而发出的声响。这水声和风声拍打和摇动着渔舟,使我的念想生发了一种飘渺的幻觉,正如我刚刚读到的“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哀南夷之莫吾知兮,哀吾生之无乐兮。”也正吻合着《离骚》中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心绪和文思,屈原在此为何如此反复长叹,且抑制不住哀伤和痛苦而悲泪满面呢?答案可想而知!

  “时不当兮,怀信佗傺,忽乎吾将行兮。”屈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愤,把满腔的心志倾注笔端,化成诗文。以形象而深刻的言语,表达对黑暗的强烈憎恨,对丑恶的鞭挞。当屈原进入精神追求的王国,常常会走进物我两忘的意境。他那褴褛的衣衫,凌乱的长发总会伴随江边的风浪飞扬飘荡,时而长啸仰天,时而低吟俯首。他的理想,他的忧虑,他的悲愤,他的灵魂的游走和心灵深处的表白,都在这旷野江上,俯仰空间,用思想和心灵铸就了惊古震今的绚丽诗篇,为文学史注入了一笔闪光的精彩。

  《离骚》堪称一座高峰,而《涉江》应该是这座高峰的基石。是不息的沅水孕育了《涉江》,《涉江》壮丽了沅水。沅水是《涉江》的诗河,沅水更是一条千古流淌的文学长河。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life0731.com/read-30827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长沙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长沙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