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信号如何影响中国

环球网2021-12-17  153

导读:本报记者  倪 浩美联储在15日结束的最新一期议息会议后宣布提前缩减购债规模,并传递出明年或加息三次的信息。《华尔街日报》认为,美联储为明年春天开始一系列加息做好铺垫,此次会议是一次重大的政策转向。路透社16日称,美联储在最新政策声明中摒弃…

本报记者  倪 浩

美联储在15日结束的最新一期议息会议后宣布提前缩减购债规模,并传递出明年或加息三次的信息。《华尔街日报》认为,美联储为明年春天开始一系列加息做好铺垫,此次会议是一次重大的政策转向。路透社16日称,美联储在最新政策声明中摒弃通胀是“暂时的”措辞,承认物价涨幅已经在一段时间内超过2%目标,美联储在此次会议后已打响“通胀阻击战”。

“通胀阻击战”

12月14至15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召开12月议息会议,在会后发布的声明中,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准利率保持在0%—0.25%,同时加速缩减购债,将每月缩减购买资产的规模从此前的150亿美元增至300亿美元。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通胀和就业问题是加快缩债的主要原因,并有可能在2022年3月结束购债。美联储尚未对停止购债和开始加息之间的时间间隔做出决定,但预计不会太长,可能在实现最大就业前加息。鲍威尔还表示,如果经济放缓,加息的速度也会放缓。

《华尔街日报》在16日的报道中认为,美联储政策剧变表明在通胀压力不断加剧,且劳动力市场日益紧张之际,美联储官员的经济展望和政策规划已发生重大变化。《华盛顿邮报》称,美联储今年最后一次会议正值通货膨胀上升到近40年高点。从猪肉、家禽和农产品到住房和体育用品,几乎每一个行业的价格都在上涨。美联储对抗通胀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利率的调整。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在11月创下近10%的同比涨幅纪录,这一飙升势头料将支持通胀压力在2022年继续长时间高企。

招商证券分析师罗云锋认为,尽管美联储此次会议进行大幅度政策转向,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也明显加快,但由于之前鲍威尔已提前释放转向信号,因此市场提前消化并充分接受此次会议决议。美联储决议公布后,盘中跌超1%的纳指收涨逾2%,标普道指收涨逾1%;10年期美债收益率盘中拉升,刷新两日高位;美元指数盘中创下近三周新高。

市场存在争议

信息显示,所有FOMC委员均预计美联储将在2022年开始加息,具体为2022年和2023年分别加息三次。在18名FOMC委员中,12名委员认为明年至少将加息3次,6名预计明年加息不到3次,没有任何委员认为明年利率应保持当前近零水平。路透社称,美联储勾勒出的情境是政策制定者们希望看到的“软着陆”,即通胀在未来几年逐渐放缓,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失业率保持在低位。

对于美联储明年的加息进程,分析人士看法不一。路透社引用嘉信理财交易和衍生品副总裁的观点称,美联储明年加息三次有点激进,“我的预期一直是,明年可能会加息一到两次,第一次可能要到年中才会发生。” 

中信证券分析师钟正声认为不要低估美联储加快紧缩步伐的决心。因为美联储正在与市场“赛跑”:一是加息引导需要追赶市场预期;二是紧缩节奏可能需要追赶其他发达经济体央行。国盛证券发送给《环球时报》的预测显示,鉴于美国通胀、就业、经济均趋于放缓,预计2022年美联储加息1-2次,加息3次及以上的概率并不高。

《华尔街日报》15日的专栏文章则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肆虐、新冠病例数大增,经济遭受重创,在这种最坏的情形下,美联储明春加息的观点完全站不住脚。

中国是否需要应对

粤开证券分析师罗志恒分析美联储会议决议对中国的影响时表示,美联储政策转向后,中美经济周期同政策周期错位将更加明显,中国经济稳增长紧迫性增强,他还提示尽管当前中国出口依然有韧性,但中美利差收窄,需要警惕跨境资本流出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本月发布的2022年《经济蓝皮书》称,建议将2022年GDP增长目标设定在5%以上。彭博社16日的报道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中国需要放松财政和货币政策,助力经济从当前水平加速成长。彭博汇编的经济学家最新调查结果称,中国央行明年上半年预计将下调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面对明年的经济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七大政策。会议指出,明年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16日对《环球时报》分析称,预计将有大量“十四五”重点建设项目集中落地,特别是对新基建的投资力度将加大,包括节能环保、城际交通、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另外,预计未来将实施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重点降低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的税费负担,提升微观经济主体内生增长动能。▲

本文来自“环球网”,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life0731.com/read-434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长沙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长沙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