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课间十分钟”变“课间圈养”引热议,长沙学校各出奇招破难题

长沙晚报网2023-11-07  19

导读: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舒文  下课铃响起,学生冲出教室去操场玩、去教室“串门”——这是许多人的校园美好记忆。然而,与这种生动而充满活力的画风截然相反的是,现在有些学校的课间变得“静悄悄”了。近日,山西晋中一名老师发布视频吐槽“课间圈养”现象愈…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舒文

  下课铃响起,学生冲出教室去操场玩、去教室“串门”——这是许多人的校园美好记忆。然而,与这种生动而充满活力的画风截然相反的是,现在有些学校的课间变得“静悄悄”了。近日,山西晋中一名老师发布视频吐槽“课间圈养”现象愈发严重,七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即使是20分钟的大课间,校园里也空空荡荡。还有学生反映,“课间可以喝水、可以上厕所,但是不能跑、不能闹”。那么,原本可以让学生尽情撒欢的课间十分钟去哪儿了?背后有哪些难题需要破解?长沙的学校又提供了哪些经验?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现象 部分学校课间十分钟正在“消失”

  豆豆(化名)是某小学四年级学生,这所学校有学生数千人。由于他的教室在教学楼的四楼,而校园面积有限,课间又只有十分钟,他和同学被禁止跨楼层玩。

  “跨楼层玩不安全。前不久,其他班一个女同学被一个男同学撞倒,导致脚崴了,被送去医务室。”豆豆说。正因如此,下课时,他所在班上有近一半同学不出教室,大家在教室里聊聊天、下下象棋、看看课外书。

  学生不出教室并非个别现象。前段时间,外地某小学二年级学生丁丁(化名)在一条视频里透露:“课间可以上厕所、喝水,在教室里玩一会,但是不能跑不能闹。走廊里更不行,要是被检查员抓到,那可就惨了。”他抱怨,除了上体育课,就是在教室里待着。

  类似的“课间圈养”现象引发家长的不满。有家长无奈地表示:“女儿喜欢运动,为了她的视力,我们告诉她下课就出教室玩。没想到老师打电话给我们,说我女儿太调皮,其他小朋友都在教室乖乖不动,就她老是要出去。”更让家长无法理解的是:“孩子说课间十分钟不让出去玩,除非上厕所。昨天孩子回来又说,中午在学校吃完饭,想上大厕,老师让憋着,出去就扣分。”

  长沙市实验小学马栏山文创学校的学生利用课间十分钟进行手脚并用的协调游戏。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董阳 摄

  分析 “一刀切”管理方式夺走孩子的课间十分钟

  课间十分钟看似不长,但是作用不可估量,不仅能让学生放松,缓解疲劳,恢复体力,还能为下一节课做准备。但是,为什么有的学校要将学生“课间圈养”起来?

  一位班主任透露了她的难处:“我带的是一年级,全班43个娃。下课后如果我让他们出去玩,一会儿这个哭了、那个闹矛盾了,有人理解吗?”

  这其实还是小事。有关校园安全事故的案例,让许多学校忍不住“保守”起来。数据显示:“某地法院近年来审理的29起校园人身伤害类案件中,91%发生在课间或放学期间,86%发生在操场和教室。从判决结果看,学校被判承担30%以上责任的占比50%,原因是‘学校教育、管理不到位,安全隐患未排除和未能及时救助’。”另外,近年来,在一些地方,“校闹”频发让学校疲于招架,让教师无所适从。

  老师怕出事、学校怕找事,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有事”的心理,就成为了主要原因。而这“一刀切”的粗糙管理方式剥夺了学生的课间乐趣,同时也违反了《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等以及科学的教育规律。

  “课间十分钟的休息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学校应该予以重视,不要因为少数的案例剥夺学生课间跑一跑、跳一跳、喊一喊、笑一笑的权利。”在长沙市教育局关工委副主任(兼)、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张晓阳看来,要改变“课间圈养”现象,一方面,学校要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增加防护设施,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开展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另一方面,要加强家校沟通,传递更健康的教育观。作为家长,应理解、信任学校和老师,出现问题应该正向和学校沟通,才能让教育得到良性发展。

  破解 开发课间游戏,让学生乐享课间十分钟

  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势在必行,如何才能让课间十分钟更加丰富、更有乐趣呢?长沙一些学校提供了他们的经验。例如,有些新建学校在学校硬件上做文章,将走廊、活动空间特意加宽加大;有些学校则从“软件”着手,开发了课间游戏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1月3日,当第一节课下课铃响起,记者在长沙市实验小学马栏山文创学校看到,许多学生跑到学校教学楼下的一片游乐区尽情玩耍。这片游乐区由AI跳绳运动区、协调区、平衡区组成。在AI运动区,几位学生站在指定的位置,朝着摄像头一挥手,做跳绳的动作,摄像头便开始计数,大家跳得十分起劲。在协调区,学生则按照地面上贴着的游戏指示图,手脚触地,不停变化动作,小伙伴们互相PK谁的手脚更协调、谁的反应更灵敏。

  “这是我校专门针对学生课间十分钟开发的地面游戏课程。”长沙市实验小学马栏山文创学校校长陶源远介绍,今年开学以来,她发现有些孩子课间习惯“宅”教室,引发了她的担忧:学生运动量不够,课间得不到有效休息,容易导致“小胖墩”“小眼镜”“小驼背”。为吸引学生走出教室,学校体育教研组结合本校学生特点,经过多轮研讨,开发出了课间十分钟的系列游戏课程。她表示,该课程所需要的设施设备非常简单,即把环保胶纸贴在地面,一旦地面游戏要升级换代,只需要轻轻一撕即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确保学生课间活动的安全,学校还暖心地给每根柱子做了软包。

  在天心区仰天湖实验学校,11月3日下午第一节课下课铃响后,几个学生围坐在树下PK棋艺。看到这一幕,校长刘菲菲用手机记录了孩子们的美好日常。对于孩子们的课间活动,刘菲菲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为增加学生课间的乐趣,她和团队策划了不同的课间游戏,并逐渐形成课程。前不久,学校在树下“装”了棋盘,并发起“棋”妙嘉年华活动,让学生自己寻找合适的材料,设计寓意积极、乐观、向上、造型有创意的棋子进行室外活动,这才有了学生下课围坐树下下棋的美好一幕。她告诉记者,为了满足学生的新鲜感,学校会不定期组织策划各种活动,让学生乐享课间。

  开福区清水塘实验学校校长屈松平介绍,为保障学生的课间十分钟,学校从规章制度禁止教师拖堂。学校还给学生课间创造随处可玩、可放松的场所,比如:在连廊地面贴上跳房子、丢沙包的游戏贴纸,学生出教室就可以玩游戏;学校利用走廊空间,打造了一间清廉书吧,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课间阅读、交流的场所。此外,学校针对不喜欢课间活动且体重超标的小胖墩们,成立了“减重训练营”,课间十分钟,小胖墩们在体育老师督促下开展跳绳、仰卧起坐等针对性减重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既体现了尊重规律,也体现了教育远见。学校利用好课间休息时间,让学生放松身心、尽情撒欢,他们拥抱未来的底气也就更足。”张晓阳说。

  相关新闻

  课间怎么玩?这位校长邀学生出点子

  长沙晚报11月6日讯(全媒体记者 舒文 通讯员 杨敢)课间怎么玩,才让学生尽兴?近日,长沙晚报家长学院联合长沙市实验学校马栏山文创学校共同策划了“课间十分钟 我来出点子”儿童友好议事会,该校校长陶源远、副校长蒋军红与学生代表在学校“儿童议事厅”面对面交流,共商课间大事。

  “儿童议事厅”是长沙市实验学校马栏山文创学校学生作为学校的小主人,通过“儿童议事”的方式,参与讨论关于学校、班级和自己的事务,以此培养孩子参与、发现、探索和思考能力的重要场所。活动中,孩子们对于事关自己校园课余生活的话题十分来神,纷纷发声。

  “在操场周边建一个水上乐园,下课后大家可以玩得更畅快。”作为首个发声的学生,2202班孟子荀同学提出了他的建议。校园里建水上乐园听起来很酷,但是坐在他旁边的同学很快提出了质疑,“你见过哪所学校的学生每天上学的时候带泳衣去的”?经过热议,该“点子”没有通过。

  2101班杨子轩是个足球迷,课余时间常常和小伙伴去校园足球场享受足球的乐趣。由于学校操场种的是真草,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小麻烦。“有些地方有坑洼,踢球的时候我们要格外小心。学校能不能将真草改成假草?”这一提议在议事会上很快得到了反馈。蒋军红当场表示:“学校会满足大家,明年将草皮改成人造草皮,供大家自由地在上面踢球、玩耍。”孩子们用热烈的掌声回应了这一利好消息。

  还有同学建议学校建几个秋千,“这样我们就可以玩新的游戏了”。对于这个大家都非常感兴趣的提议,陶源远特意“拎”出来让大家议一议如何确保有序、安全。“可以用钢链子”“可以在旁边设置排队围栏”“可以设游戏管家,现场维持安全和秩序”“可以摆放云梯”……孩子们纷纷献上自己的点子。

  此外,有的同学还提出了在教室放AI机器人,课间如果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向机器人请教。“很开心听到孩子们能够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为学校的建设出谋划策。学校将尽量满足他们的愿望,真正打造成一所儿童友好型的未来学校。”陶源远表示。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life0731.com/read-35420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长沙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长沙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