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纷纷入局,虚拟人不“虚”还有多远?

环球网2022-01-27  132

导读:【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王楠】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虚拟人的现状再适合不过。2021年下半年以来,无论是各家卫视跨年晚会、各大媒体平台还是线下生活场景,虚拟数字人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着互联网巨头纷…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王楠】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虚拟人的现状再适合不过。2021年下半年以来,无论是各家卫视跨年晚会、各大媒体平台还是线下生活场景,虚拟数字人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着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新闻媒体频频出手,虚拟人正在成为潮流,并被企业视为进入未来世界的“入场券”。

虚拟人“出圈”,大厂纷纷入局

近日,一位获得2021年度万科公司优秀新人奖的员工“出圈”了。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郁亮在朋友圈发了一则消息:“祝贺’崔筱盼’获得2021年万科总部优秀新人奖。”而郁亮口中的“崔筱盼”,其真实身份正是一个虚拟人。

万科公司表示,“崔筱盼”是在人工智能算法的基础上,依靠深度神经网络技术渲染而成的虚拟人物形象,目的是赋予人工智能算法一个拟人的身份和更有温度的沟通方式。自2021年2月入职以来,随着算法不断迭代,“崔筱盼”的工作内容陆续增加,从最开始发票与款项回收事项的提醒工作,扩展到如今业务证照的上传与管理、提示员工社保公积金信息维护等。

前不久,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上,已故著名歌手“邓丽君”与歌手周深实现同台对唱。据了解,邓丽君的虚拟形象是整合了全球领先的面部捕捉、动作捕捉及顶级特效技术。从形象到声音都表现得惟妙惟肖。

更早之前的2021年10月31日,虚拟美妆达人“柳夜熙”发布第一条视频即登上网络热搜。到目前为止,“柳夜熙”在抖音只发布过6个视频,就已经有830多万粉丝,获点赞超2000万次。

今年以来,虚拟人市场快速升温,多家科技企业发布了“数字人”相关产品。阿里巴巴开发的超写实“数字人”AYAYI、京东推出了全国首个业务办理类数字人“言犀VTM数字员工”小江、百度发布的国内首个可在APP内互动的超写实“数字人、OPPO发布了基于虚拟人多模态交互的手机智能助手、奈雪的茶官宣品牌大使“NAYUKI”、B站专门为虚拟主播开设分区。不知不觉,一大波虚拟人已经赶到或正在路上,更多地参与到了大众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火爆背后,动力何在

不过,虚拟数字人、虚拟偶像这些概念并不是新鲜字眼,最早可追溯至计算机动画技术诞生之初。“2007年Yamaha的以语音合成程序为基础开发的音源库,包装了首个虚拟偶像初音未来,这个二次元少女还举办了大量的线下演唱会,从此虚拟偶像风靡一时。”京东科技人机交互技术总监陈蒙介绍道,随着人工智能和虚拟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在2020年因为全球疫情影响,文娱行业加速线上化,也促进了虚拟偶像市场的迅速崛起。

“虽然虚拟人的概念其实并不新鲜,但出现真假难辨的虚拟人,大多是从2021年开始的。”小冰公司首席运营官徐元春表示,去年有一个很大的技术突破,就是深度神经网络渲染技术。以前,传统的CG技术生成的虚拟人大多是一张僵硬的脸,眨巴眼睛或动嘴巴,现在,虚拟人可以像真人一样有表情。

徐元春称,在深度神经网络渲染技术的训练下,虚拟主播利用大量的数据来学习、理解人类的语音以及讲话时的嘴型变化。之后,通过视频数据学习人类嘴部、眼部以及脸部其他肌肉之间的微妙联动。如此,虚拟人的视觉形象、表情和肢体动作得以“完美复刻”真人。

而对于当下虚拟偶像井喷的现状,京东科技数字人引擎技术总监王林芳也从技术上给出了答案:“基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内容生成,语音、视觉识别技术越来越成熟,驱动了今年虚拟数字人整体快速发展。”

此外,商业价值、资本力量成为推动虚拟人快速发展的又一原因。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虚拟人”“数字人”的相关企业28.8万余家,2016-2020年,5年新增注册企业增速复合增长率近60%,行业进入爆发期。2022年过了不到一个月,虚拟人领域融资数量近百起,融资金额达4.11亿元。

从投资领域看,目前大多数投资集中在虚拟主播、虚拟偶像等制作上。数据显示,2020年虚拟人相关企业融资共有1713起,融资金额为2301亿元;短短一年后,这一领域的投资事件增长至2843起,融资金额为2540亿元。

根据《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预测,到2030年我国虚拟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其中身份型虚拟人将在未来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达到约1750亿元,服务型虚拟数字人则相对稳定发展,总规模也将超过950亿元。

对于加速“跑入”人们生活的虚拟数字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告诉记者:“数字人大爆发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是疫情的影响,很多人没有办法参加线下活动,需要虚拟数字人来代替;第二,相比较真实的偶像,虚拟偶像更为稳定,基本不会出现口碑下滑的现象,品牌方也更愿意去寻找虚拟偶像来进行代言;第三个,则是在当下的时代,年轻人对于虚拟偶像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技术的发展,也让虚拟偶像能够满足更多的需求。”

“Z世代”群体规模约2.5亿人,已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中坚力量,该群体的消费与审美需求直接影响虚拟人的研发与应用。这部分人群的成长经历和环境,也使得他们对虚拟人接受度更高。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技术发展,未来十年三维虚拟内容或将成为常态。随着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交互载体的进一步升级,与虚拟人进行多模态互动交互也许会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替代真人?专家:可能还要几十年

近年来,在科技手段的加持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启用虚拟数字员工来进行一些标准化、重复性的工作,他们出色的业务能力,也让不少人开始担忧,虚拟人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代替真人?火爆的技术背后有哪些伦理问题需要关注?    

对此,沈阳表示,随着我国虚拟偶像公司数量的增加,虚拟数字人的市场正在异军突起。目前为止,虚拟数字人可以分为三个发展方向:一是以虚拟偶像为代表的表演型虚拟数字人;二是服务型虚拟数字人,如虚拟银行柜员、虚拟客服、虚拟主播等,可帮助企业提高效率;三是未来将逐步走入千家万户的个人陪伴型虚拟数字人。

“随着生产效率的提升,一些重复性的劳动,完全是可以由虚拟人来做。这一波发展热潮的特点是应用场景有了明显突破,虚拟人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解决工作质量标准化问题,并能更广泛地覆盖服务人群。”

据万科统计,自崔筱盼“入职”以来,经其提醒的单据,处理的响应程度是传统IT系统提示的7倍,催办的预付应收逾期单据核销率达到91.44%。

“但虚拟人要完全替代人,有赖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进步,所以在短期内还不可能实现,估计还要几十年的时间。”沈阳说。

徐元春也认为虚拟人并不会替代很多的人类工作。在他看来,如果通过广义的方式去定义虚拟人,它的确能够替代人类很多大量简单重复的工作。但是如果从是否具有一个非常完整的能力,是否能够与人实现对等的沟通这些角度来考量。完全的虚拟人其实还是非常有限的,而且距离完全的人类能力仍然存在差距。

陈蒙则在虚拟人的伦理问题上指出,此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来的“换脸”风险一度引起人们的警惕,而虚拟人对人物原型的假冒替代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

“现在可以用深度学习,你的人脸的情况,语音的情况,嘴唇的形状,动作的情况,这个组合起来很容易做到深度伪造。可以想像得到,手机支付面临的压力是比较大的。”沈阳说。因此,在发展技术的同时,也需要跟进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让社会管理、技术发展与伦理道德相协调。

此外,百度智能云AI人机交互实验室负责人李士岩向媒体表示,虽然已有很多技术创新,但虚拟人当前仍处在阶段初期。

“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所有生产环节都分布在不同公司,做一个虚拟人,需要整合很多公司的能力,才能完成。这导致了虚拟人制作成本高昂,产能不足等问题。”他表示,当前制作虚拟人的价格,便宜的有几万元,贵一些的需要上百万元,更精细且并发要求高的,花费上千万元的也会有。

尽管数字人技术尚未完善,制作成本高昂,伦理问题引发关注。但不可否认,虚拟人就像是元宇宙热潮下被带的最火的“货”。2021年10月,广电总局发布的《广播电视和 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中也指出:“要推动虚拟主播、动画手语广泛应用于新闻播报、天气预报、 综艺科教等节目生产,创新节目形态,提高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首次明确地鼓励和支持虚拟人的发展。

“虚拟人已经出现、或者正在实现不同领域的应用落地。虚拟数字人需要与行业进行深度融合,真正要对社会产生价值。只有真正帮助行业降本增效,虚拟数字人技术才会有持续发展的动力,社会各界才能享受数字化带来的红利。”沈阳说。

本文来自“环球网”,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life0731.com/read-3333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长沙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长沙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