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丨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白春学教授:肺癌防控提倡早诊早治

嫣然笑尽倾城2021-12-10  273

导读:【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青云】我国是肺癌高发国家,每年有近80万新发肺癌患者,其中75%肺癌患者确诊时已为Ⅲ-Ⅳ期,5年生存率不足20%。这是由于肺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一旦出现临床症状,被确诊时多属中晚期,患者因此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所以,…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青云】我国是肺癌高发国家,每年有近80万新发肺癌患者,其中75%肺癌患者确诊时已为Ⅲ-Ⅳ期,5年生存率不足20%。这是由于肺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一旦出现临床症状,被确诊时多属中晚期,患者因此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所以,如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成了肺癌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4月15日-4月21日是第27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健康中国健康家——关爱生命科学防癌”。4月14日,环球网健康采访了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白春学教授,他强调,早诊早治是肺癌防控的关键,不仅可以大幅提高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还可以减轻就医负担、创造社会效益,造福家庭和整个社会。

肺癌防控要注重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世卫组织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其中肺癌以82万例的数量居首位。2020 年我国癌症死亡人数 300 万,肺癌死亡人数也遥遥领先,高达 71 万。

但我国每年近80万新发肺癌患者中,75%肺癌患者确诊时已为Ⅲ-Ⅳ期,5年生存率不足20%。

白春学教授表示:“20年前我国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8%,如今已提高到19.7%,但仍然低于20年前美国20%、日本21%的水平。”

为何我国肺癌发病率不断上升,死亡率居高不下?白春学教授表示,这与肺癌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存在不足有关。

据了解,肺癌的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目标是防止肺癌的发生。是对引起肺癌的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各种致癌物质,促癌因素和体内外各种致病条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戒烟、远离有害物质、保持健康生活习惯等。

“吸烟是肺癌的高危因素,虽然我国不断努力进行控烟,但仍有3亿以上的烟民,还有4亿左右被动吸烟的人群,总的来说至少有7亿人受到香烟的威胁。”白春学教授指出,吸烟与肺癌发病率存在明确关系,吸烟比不吸烟的人肺癌发病率高出10倍以上,被动吸烟比未被动吸烟的人肺癌发病率高3倍以上。

此外,白春学教授指出,室外雾霾和室内空气污染也对肺癌的发病率有一定影响。

肺癌的二级预防则是指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白春学教授表示,由于早筛、早诊概念推广不到位,当前肺癌的早诊做的并不好。

“我们2007年开始宣传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014年正式应用物联网医学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早期肺癌诊断。据统计,2014年到2019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利用人工智能诊断需要进行手术的肺结节病人是16417例,其中有9980例手术之后证明是早期肺癌。”白春学教授介绍说。

据介绍,为改变我国肺癌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5年存活率低的状况,白春学教授团队2012年牵头成立了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今年4月初,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启动了“智能惠及百万早期肺癌工程”(简称“百万工程”),计划在3年内在全中国百家医院设立“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AI诊治分中心”,发挥人工智能的作用,推动肺癌筛查和早诊、早治。

白春学教授表示,希望通过“百万工程”在5到10年内达到在全国救治100万早期肺癌患者的目标。

“这些病人能够活到10年以上,对社会、国家、家庭、医保的贡献就非常大了。”白春学教授表示,通过肺癌早期筛查,不仅可以减轻患者就医负担,也有利于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

早诊早治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大量研究表明,早期肿瘤的长期生存率远高于中晚期肿瘤,患者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并得到治疗,其治疗效果远远大于中晚期肿瘤的治疗效果。

“早期肺癌患者在接受手术根治切除后,10年存活率可达90%以上。”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白春学表示。

但现实是,我国肺癌的5年生存率并不容乐观。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与诊断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1,北京)》中援引数据显示:肺癌5年生存率随着诊断分期的升高而降低。其中I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5.5%,而Ⅳ期仅为5.3%。

因此,早诊早治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白春学教授指出,对于肺癌的早诊早治,当前面临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诊断的延误,二是过度治疗。

“患者被查出肺结节后,如果先治疗后诊断,就会存在过度治疗的问题,因为95%的肺结节都不是肺癌。但是如果患者想避免过度治疗,在反复观察和复查中就可能存在延误诊断的情况。”白春学教授解释说。

白春学教授指出,要解决肺癌早期诊断延误和过度治疗的问题,就需要有先进的早期肺癌诊断技术。

据了解,PET-CT、经皮穿刺活检,影像学或者是影像学+有创穿刺一直是肺癌诊断的几大手段。但无论是哪一项技术,对于小于10mm的肺结节都难以实现良恶性鉴定。低剂量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LDCT)检查是早期肺癌诊断的一项重要突破,可降低20%肺癌死亡率,但肺结节假阳性率大幅增高,肺结节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测,仍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核心问题。

目前,不少公司开始探寻通过液体活检技术实现肺癌早筛早诊。在液体活检的相关技术中,白春学教授看好的是CAC,即通过循环染色体异常细胞(CAC)实现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先进技术。在美国进行的一个小样本临床验证中,CAC诊断肿瘤患者的准确率在80%至90%之间。而由白教授牵头在中国开展的近1700例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运用CAC+CT.AI进行肺结节良恶性诊断,其准确率可达到85-90%。

“相比于其他检测手段,CAC技术还有三大优点:一是方便,只需抽取10ml外周静脉血进行检验,通常3-7天就能有检测结果。二是可重复,组织活检是难重复的,而血液的液体活检可以做到。三是对预后判断有帮助,CAC可以帮助我们预测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加强术后病人的管理。”白春学教授说到。

本文来自“环球网”,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life0731.com/read-289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长沙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长沙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