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这十年”主题征文 | 年年为桃忙

长沙晚报网2022-07-20  116

导读:文 | 钟志刚  每逢七八月间,就像一股飓风,家乡黄桃馥郁的芳香,席卷大江南北,香飘海内外。  这段时日,我原本繁忙的生活又增加了一项“义务劳动”——为家乡推销黄桃。从清晨到深夜,一有空闲就在各种微信群、朋友圈、自媒体上“狂轰滥炸”……其实…

  文 | 钟志刚


  每逢七八月间,就像一股飓风,家乡黄桃馥郁的芳香,席卷大江南北,香飘海内外。

  这段时日,我原本繁忙的生活又增加了一项“义务劳动”——为家乡推销黄桃。从清晨到深夜,一有空闲就在各种微信群、朋友圈、自媒体上“狂轰滥炸”……其实我这种有些自命清高的人,连自己都没有想过会“沦落”到去朋友圈卖货。

  我的家乡是老区,早几年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七千多户,两万三千多人。尤其是我老家所在村庄,地处平均海拔近千米的高寒山区,虽然外人看来环境清幽、仙气袅袅,却是全县最为贫困的山村之一。

  上世纪九十年代,家乡开始引进黄桃种植。意想不到的是,这里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孕育出来的黄桃,以“个大、形正、色艳、肉脆、味甜、香浓”为显著特点,一时成为“香饽饽”。在各项政策引领之下,在我家乡这片土地上,不断上演黄桃创业故事。

  八九年前,作为基层党员的哥哥,积极响应脱贫攻坚的号召,将村里分散的三十多户黄桃果农组建成专业合作社,其中大部分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我虽离家千里之外,却时刻关注着他们的一举一动,感受着他们创业的酸甜苦辣。从此后每年我也是第一批吃到村里黄桃的人。

  当我在外品尝着家乡黄桃,总有一股熟悉的山泉味道在舌尖流淌,但也渗透出些许遗憾——老家的农民兄弟缺乏营销知识和网络渠道,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耕耘着日日夜夜,而种植出来的绿色水果,常常找不到销路,甚至烂在树上。

  记得丰产的第一年,乡亲们满心欢喜地把黄桃运到县城,然而采购方的无理压价与挑三拣四,无疑给了他们当头一棒。哥哥气得一个黄桃也没卖,全部托运到长沙——黄桃销售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我的肩上。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差事,我陷入深深的苦恼之中。为了推销黄桃,不得不分散工作精力,绞尽脑汁想办法。于是不断在朋友圈发布不受待见的推销信息,不断地请同事、朋友们品尝试吃。为了推销,我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人也变成了“话痨”。好在熟人朋友们的大力支持,才让这一批“生鲜”顺利脱手。

  第二年开始,为了帮扶老家黄桃事业发展,我开始组织“黄桃义卖”活动。三年后,又开始组织现场采摘。利用节假日,带领采摘团队欣赏家乡美景,品尝自家丰盛的农家宴。游客们开心之余,回城的时候每一辆车的后备厢都塞着满满的黄桃。

  年年为桃忙!为了进一步拓宽渠道,我奔波往返于长沙、北京、深圳、广州、云南等地宣传和推介家乡黄桃,并召集爱心人士,对口帮扶贫困建档立卡户。我的朋友圈和自媒体弄得风生水起,发布的图片越来越精美,文字越来越走心,渐渐地也获得不少点赞。我写的文章还获得了家乡首届“黄桃故事”全国征文一等奖。但与此同时,也惹来非议。说我不务正业,责怪我微信太扰人,还有眼红的说我捞了不少好处,甚至连家里人也不理解,说我就是“老母鸡抱鸭子——瞎操心”!

  其实,虽然身处异乡,却能给父老乡亲帮上一把,也算尽了自己的一份责任,还能奢望什么荣誉或好处呢?惭愧的是,我个人的力量太微不足道。幸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家乡黄桃已打造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享誉全国,蜚声海外;一颗颗黄桃,铺就了一条金色的致富路。

  现在,昔日那些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建档立卡户,也已“脱贫摘帽”,有些甚至买了新车、盖了楼房。去年,村里年收入十万元以上的黄桃种植户就有二十多户。看着乡亲们脸上绽放的笑容,我真比自己赚了十万八万元钱还要开心!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life0731.com/read-7531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长沙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长沙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