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与孔子的美妙邂逅

长沙晚报网2022-04-28  90

导读:文 | 钟芳  如果穿越到春秋战国时期,以“门客”身份,现场聆听儒家思想集大成者孔子的讲学,想必饶有趣味。最近以来颇受推崇的社科专著《孔子答客问》一书中,就生动再现了这样的趣味场景:这位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仿佛玉树…

       文 | 钟芳

  如果穿越到春秋战国时期,以“门客”身份,现场聆听儒家思想集大成者孔子的讲学,想必饶有趣味。最近以来颇受推崇的社科专著《孔子答客问》一书中,就生动再现了这样的趣味场景:这位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仿佛玉树临风般站立在“三尺讲台”,不仅由浅入深地与门客也与现代的我们共同探讨儒学的精妙,而且,对自己的生平及履历,也予以耐心解答,这场访谈一路听下来,油然生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本书作者王长华,系历史学博士,教授,河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在先秦诸子研究领域,颇有心得。此次,王长华采用“问答”的形式,让孔子走下神坛,回归他原本和蔼可亲的讲者身份,用毫无违和感的当代用词,诠释着儒家学说深厚的思想意蕴。一问一答间,孔子与我们畅谈有关仁义、为政、修己、教育、善与美、经济、军事、历史、文化传承等话题,此外,在问答间还涉及孔子个人身世、古今中外对其评价,以及孔子对后世的影响等内容。

  在本书的“访谈”中,对普罗大众单刀直入式的提问,孔子每每报以开诚布公的解答。历史上,对孔子和他的儒家学说,由于记载的版本不一和年代久远等原因,一些似是而非甚至以讹传讹式的解读,往往让真相遮蔽在历史的尘烟里,让人莫衷一是。此番,针对公众的这些困惑,孔子现身说“法”,既用丰富的史料和翔实的数据,予以澄清和勘误;又针对国人在研习儒家经典时遇到的难点、堵点,辅以大道至简的诠释,使其儒雅、端庄的形象更丰满、更立体,博大精深的“孔说”也更深入人心。解惑中,孔子亦兴致勃勃地跟大众玩了一把穿越,对他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进行了细致的阐发。从他原初的观点,聊到儒家思想在历朝历代的发展演变,从哪些是他真正的主张,哪些是后人的认识偏差,哪些是一些人的附会和曲解,都一一作出分析解答。力求客观、公正地还原儒家学说的本来面貌,展现其思想的学术命运,继而揭示出儒家思想历经时间淘洗,仍能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原因。

  在本书的后记中,作者谈到他为何要用问答的方式,解构儒家思想的丰厚内涵,还原一个有思想风骨的孔子形象,他认为,“孔子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先驱,孔子思想是可入世界民族思想之林的伟大思想,但孔子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上古时期老人。”故而,让这位历史老人放下身段,用面对面的恳谈、心与心的交流方式,既说道他的生命际遇,又纵论他的思想学说,可能更容易拉近与广大读者的心理距离,使其人、其事、其说,更具说服力和亲和感。而书里书外的读者,很自然地也能借助这种平等的对话,悠然感受到中华文化春风化雨般的润泽力量。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life0731.com/read-5928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长沙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长沙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