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这十年”主题征文 | 在路上

长沙晚报网2022-04-25  55

导读:文 | 刘谋亮  “在路上”,这是我用了已有十个年头的网名。  十年前,我在湘中一所农村高中任教。那里地处三县毗邻之地,作为县里海拔最高的乡镇,山高皇帝远,远得如世外桃源,我就在这桃源里扎根,成家,生女。  要不是爱人远在外省的一同事偶然参…

     文 | 刘谋亮


  “在路上”,这是我用了已有十个年头的网名。

  十年前,我在湘中一所农村高中任教。那里地处三县毗邻之地,作为县里海拔最高的乡镇,山高皇帝远,远得如世外桃源,我就在这桃源里扎根,成家,生女。

  要不是爱人远在外省的一同事偶然参加了省城长沙的教师招聘,我的职业规划就是到县城中学当教师也就冲顶了。随着爱人同事参加省城长沙的招聘考试吹来的那缕春风,一夜之间吹开我心中的春花。我下定决心也要去省城长沙看看。

  当时镇里没有直接去省城的班车。要坐车,需要去邻县毗邻的乡镇。天蒙蒙亮,我坐上先一天预租的摩托车去赶那趟清早出发,半夜归来的长途班车。从我当时教学的学校去省城长沙要穿过四个县,它们分处于三个不同的市州。最后,长途车从宁乡的山里爬了出来,宽敞的宁乡大道让我见识了外面的广阔,进入长沙,我一下子感觉省城真大。最初的先入为主一点点坚定了我后来再三徘徊的心。

  那次省城考试未能如我心愿,在只招一人的情况下,我笔试取得了第一,面试取得了第二,与编制擦肩而过。但当时有一名校仍向我抛出了橄榄枝,但编制仅为合同制,在不明省城入编考试详情的情况下,我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这次机会。这有对因没有编制而不稳定的固定认知,更有对妻儿的不舍。

  但爬过泰山,已领略过了“小天下”的豪情,我又怎能甘于继续潜伏井底呢?何况自己正当壮年。网名就是在这一次改成了“在路上”。自从改了这网名,我便与路结缘。

  三年后的一天突然告诉妻子,我想再去省城长沙试试。

  哪知道无心插柳,事却成了。

  考取了,最后在去体检路上的公交车上,我紧拽着拥挤的公交车上的吊柄,踮起脚尖,随着车子的高低起伏,一遍遍问自己:“真想好了吗?宁愿放弃步行上班,而把这样挤车作为日常?”

  来到长沙生活,等车、赶车、挤车就这样成为了我的生活日常。周一到周五上班日的挤公交仅仅是小打小闹,更难的是周末我在两个城市之间的赶车。

  从长沙往返家乡县城的大巴车集中在汽车南站和汽车西站。周五下班时,我难耐夫妻两地分别之苦,恨不能插翅飞翔。为了尽快坐上回家的车,我把小学时学的加减乘除全用上了。为了省钱,我成为长途车的路边客。除了节假日,平日里坐车,我在路边等车,比在站里上车要便宜近30块钱。

  对于那些从省城长沙往西走的路边客来说,这些地标也许比长沙真正的地标都要来得熟悉:老西站——达美——王家湾——中海国际——学士收费站;老南站——加油站——保险学院——中医药大学南门过道桥——锑都家园后门老含浦收费站等等。在这十年,我见证了汽车西站和汽车南站从老站到过渡站,再到新站的变迁,也见证了坐车秩序的规范化,往日高速路上等车的经历早已成为过去。我更见证了高速公路的飞快发展,从单一的沪昆高速到长韶娄高速,再到龙琅高速开通后的长芷高速,每次坐长途车,每次在路上,我离家越来越近。随着地铁2号线和1号线的开通,我去汽车站的时间更少了。尤其高铁开通后,我回家的选择又多了。

  在这近十年,我与时间赛跑赶车的岁月里,我怀疑过曾经的选择,从朦胧到依稀,再到自省,现在我变得坚定自己当初的选择。特别在我观看了反映我国历史进程的纪录片《在路上》后,我的心里更亮堂了。

  十年风雨,只因坚守,一切正在路上。我与我的新生活一同奔跑在路上。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life0731.com/read-5842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长沙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长沙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