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台戏代言一座城”!湘妹子谢琼携舞剧《西施》回长沙演出

长沙晚报网2024-05-27  12

导读: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27日讯(全媒体记者 尹玮 黄能)“一曲浣纱终别离,断缆身负家国义。”5月28日至29日,舞剧《西施》将在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上演,以翩跹舞姿再现“沉鱼美人”西施的传奇人生。该剧的总策划、总制作人谢琼是从长沙…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27日讯(全媒体记者 尹玮 黄能)“一曲浣纱终别离,断缆身负家国义。”5月28日至29日,舞剧《西施》将在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上演,以翩跹舞姿再现“沉鱼美人”西施的传奇人生。

该剧的总策划、总制作人谢琼是从长沙走出去的湘妹子。这次携新作返湘演出,谢琼表示:“西施心怀天下的大气情怀是一种女性力量,是我们女性的榜样,更是世人对人性美好的永恒梦想。”

舞剧《西施》剧照

现代视角解读西施:女性的责任与担当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既是历代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也是舞台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比如明代剧作家梁辰鱼创作的《浣纱记》,这是第一部专门为昆曲而写的剧本,在中国戏剧史上有着特殊意义,其中西施的人物形象刻画尤为饱满、性格非常鲜明,至今仍常演不辍。近代以来,以西施为主人公的戏曲、话剧、歌剧、芭蕾舞剧等佳作更是层出不穷、影响深远。可以说,西施一直是深受观众喜爱的舞台经典。

有这么多珠玉在前,为什么还要创作一部舞剧《西施》呢?其实,除了不同舞台艺术形式各具特色外,也因为西施故事的内涵如此丰富,能够常演常新。不同时代背景的文艺工作者,他们对西施的感受和理解也各有侧重。

舞剧《西施》剧照

比如抗战时期上演的话剧《复国》,就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作者孙家琇教授认为:“西施和范蠡的故事,不但是尽人皆知,而且有人已经把它编成剧本。我又把它拿来重用,并不是因为我们历史上缺乏不朽的人物同事迹,更不是因为我对此类已经编成的作品感觉不满,简单的原因就是忽然这故事同其中的人物抓住了我的想象,而且紧紧抓住,终于使我不得不借着他们表达出一些我对于祖国的热诚,同对于世界和平的渴望。”

回到舞剧《西施》,21世纪的主创团队也有想要紧紧抓住、想要借西施表达的精神内核。谢琼的回答是,从现代年轻人的视角出发,突出了西施赴吴前的人生经历,探索女性的成长与蜕变。

“西施是一个有着大仁、大义、大爱的女性。在我心中,她的形象不仅是两千多年前的传奇,也活在当下,影响未来,西施就是女性精神的代名词。”谢琼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源自她的创业女性身份,她自己就从西施身上汲取着这股精神力量。“西施有着内心强大、外柔内刚、独当一面的特点,能勇敢地站出来,担负起责任,守护热爱的人和事。”谢琼告诉记者,“西施心怀天下的大气情怀启迪了我,鼓励我带领团队,创作出更多有时代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艺精品。”

舞剧《西施》总策划、总制作人谢琼

古典与现代融合:舞段出圈有文章

在具体的艺术创作上,舞剧《西施》也有许多独到之处。

舞蹈语汇方面,《西施》有许多深得中国古典舞精髓的精彩舞段,比如西施的响屐舞、教习嬷嬷的独舞、越国士兵的船拳舞,都火爆全网。

舞剧《西施》剧照

历史上相传西施就是一名出色的舞蹈家,可与“一舞剑器动四方”的公孙大娘、擅长惊鸿舞的梅妃江采苹等人并称。西施的舞蹈事迹就是响屐舞。当吴王夫差知道西施擅长舞蹈后,命人将宫里一条长廊的地下挖空,放进大缸,上面再铺木板。西施在裙边缀满了小巧的铃铛,穿上木屐,每当她在木板上跺脚时,脚下就会发出有节奏的回声,裙边的小铃铛也会跟着响起清脆悦耳的声响。这就是响屐舞的由来。

不过西施首创的响屐舞,具体跳法早已失传,直到两千多年后的21世纪才被学界业界复现。因为颇有踢踏舞的神韵,其被喜爱的观众送上了“中国最早的踢踏舞”的爱称。在舞剧《西施》中,观众就能见到这段纤纤玉手、腰若蒲柳、脚着木屐、裙系小铃的精彩表演。

在舞剧《西施》中,还能找到许多中华传统武术的踪影。教习嬷嬷的独舞将弹跳与武功技巧相结合,刚柔并济。越国士兵的船拳舞,灵感来自江南的非遗项目船拳。过去渔民在船头练拳,不同于陆地习武,既要顾及狭小有限的空间,又要适应风浪颠簸的环境,所以形成了动作紧凑、躲闪灵活等特点。

《西施》剧照

谢琼介绍,舞剧《西施》除了古典感,也有时尚感、现代感的表现。比如在舞美设计上,尤称一绝。舞台空间采用了虚实交错的设计理念,为剧中人物营造了两层幻境。一层是西施对于爱情的幻想,一层是越王勾践为了复国大业而为吴国上下营造的纸醉金迷的假象。两层幻境是通过镜像的舞台布景来体现的,纸雕质感的亭台楼阁、山峦船舶都被倒挂在舞台上方,犹如镜花水月的寓意。

首席推荐官杨丽萍:地方文化与舞蹈共生创作

舞剧《西施》的主创阵容十分豪华。文学顾问是中国著名作家和编剧、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总编导是辽宁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辽宁歌舞团首席王韬瑞。编导张振国、徐静娴是中国优秀青年舞蹈家。服装设计阳东霖、造型设计贾雷的代表作是大家熟悉的《平潭映象》《只此青绿》。

在这份名单中,记者还找到了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杨丽萍。谢琼介绍,杨丽萍是舞剧《西施》的艺术总指导,也是诸暨市文艺顾问,诸暨正是西施的故里。因此,杨丽萍可以说是这部剧的首席推荐官,她这样盛赞:“舞剧《西施》从年轻人的角度,完成了对经典IP的全新解读,很有新意,也很有想法。舞蹈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艺术形式,尊重当地的文化,用舞蹈的肢体语言表现一方水土,这是我想传达给年轻一辈的精神。这是一种启迪,地方文化与舞蹈艺术应是共生创作、生生不息的。”

《西施》艺术总指导杨丽萍

舞剧《西施》并不是谢琼与杨丽萍的第一次合作,早在《平潭映象》时,杨丽萍就担任了该剧的总导演。这也是一部“通过舞台艺术推广当地文化”的成功作品。

谢琼现任浙江鸿艺文旅传媒集团副总裁、杭州鸿艺映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她告诉记者,鸿艺提出了“一台戏代言一座城”的口号,推出的《断桥》《平潭映象》《新孔雀东南飞》《荆楚映象》等,瞄准的都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赛道。具体到“西施”这一文化IP,除了全国巡演的舞剧《西施》外,还在诸暨的西施故里景区推出了驻场版实景演艺《梦寻西施》,也大获成功。两者结合,形成了“驻场+巡演”的模式。

如今,以沉浸式为亮点的景区实景演艺是全国文旅市场的热门。仅湖南而言,就有湘西吉首的《德夯幻境》、益阳桃江的《竹海幻境》、长沙的天心阁光影公园等多个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在此基础之上走得更远,鸿艺的“一台戏代言一座城”理念,不乏借鉴意义。

谢琼告诉记者:“湖南旅游演艺的基础非常好。我的建议是,现在观众的文化品位越来越高,已经上演的旅游演艺也要持续打磨,让作品的生命力更为持久。此外,在做好驻场演艺的基础上,可以再做一台面向全国的巡演作品,走出去,让全国更多的观众知道。”谢琼总结说,文旅项目的打造,其实就是城市名片的打造,这是一个“旅游让文化产业化,文化让旅游内容化”的双向赋能过程。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life0731.com/read-40906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长沙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长沙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