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大唐中兴颂》数字化成果亮相深圳文博会

长沙晚报网2024-05-25  10

导读: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俊)5月23日至27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举行。在本届文博会上,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联合知了青年推出了一批依托数字化大屏为基础的内容产品和交互应用…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俊)5月23日至27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举行。在本届文博会上,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联合知了青年推出了一批依托数字化大屏为基础的内容产品和交互应用技术,其中颜真卿的《大唐中兴颂》数字化成果引人注目。

颜真卿的《大唐中兴颂》数字化成果引人注目。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俊 摄

据了解,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联合知了青年运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成功将颜真卿的《大唐中兴颂》这一书法艺术瑰宝进行数字化还原,并通过裸眼3D大屏的形式在文博会上展出,参观者可清晰看到颜真卿书法笔触,感受浯溪文化名人知识图谱及其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通过裸眼3D大屏的形式在文博会上展出。

“这项成果源于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团队领衔的‘数字浯溪’项目,项目通过多光影高精度数字采集技术,对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石碑进行了全方位的图像采集。”项目负责人孔皓告诉记者,团队使用专业设备对每块石碑进行图像采集,从八个不同方位采集了上百张图像,经过计算机视觉计算,结合图像叠加、图形渲染技术,包括PBR渲染和NPR渲染,在强大算力的支持下完成全细节立体成像,重获新生的摩崖石刻则进入团队打造的碑刻数据库。

孔皓介绍,目前数据库里储存了摩崖石刻的基本信息、梳理出505方碑刻和300余位名人的关系图谱,方便专家学者、设计团队围绕碑文进行二次创作,并首次建立起从数字采集到产业应用的全链路解决方案,塑造可复制推广的中国石碑石刻数字应用之典型。

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团队领衔的“数字浯溪”项目。

此外,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与湖南博物院合作推出的“数字汉生活”项目也进行展出。“数字汉生活”项目以湖南博物院丰富的馆藏文物数字化成果为基础,打破了传统博物馆从“库房”到“硬盘”的局限,通过“穿汉服、享汉乐、食汉宴、用汉方、写汉字、购汉礼”等六个维度的创意展示,将马王堆文化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汉代生活方式,通过数字技术革新、设计力创意力焕活,给体验者带来全新的“汉生活”体验。

“文物数字化并非简单的数据储存,它承载着对传统文化及其现代产业生态的‘焕活’使命,是对文化遗产的深度挖掘与重新诠释。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让碑文从‘看不见’到‘看得见’,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文化遗产能够被大众所理解、所喜爱。”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理事长李武望介绍,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将继续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新项目,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life0731.com/read-40838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长沙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长沙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