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腾退复良田,花木小镇“焕新记”

长沙晚报网2024-05-24  16

导读: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范宏欢)24日,记者走进浏阳市柏加镇仙湖村,只见田垄上立着的一副“集中恢复耕地规划图”格外醒目,大米种植基地、稻蔬轮作种植区、七彩稻田种植区……图上,650余亩的村域被大大小小的色块填满。再过不久,…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范宏欢)24日,记者走进浏阳市柏加镇仙湖村,只见田垄上立着的一副“集中恢复耕地规划图”格外醒目,大米种植基地、稻蔬轮作种植区、七彩稻田种植区……图上,650余亩的村域被大大小小的色块填满。再过不久,这里将被打造成集稻蔬种植、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业观光园。

“预计今年6月份开工建设,我们会先完善好观光园道路、水利、电力等相关设施,争取在今冬种下蔬菜,在明年种水稻,通过稻蔬轮作恢复我们的‘饭碗田’,同时以农文旅协同发展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浏阳市柏加镇镇长黄锦周介绍道。

再过不久,浏阳市柏加镇仙湖村将被打造成集稻蔬种植、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业观光园,图为项目效果图。

花木特色小镇力推耕地恢复

柏加镇位于浏阳市西南部,地处长沙、株洲、浏阳三市交界处,总面积50.4平方公里,属于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区的核心之地。柏加镇素有“花木之乡”的美称,有着近一个世纪的传统苗木生产历史,是以苗木种植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

“因地域及历史原因,柏加镇99%以上的耕地都已种植苗木多年。”黄锦周介绍,为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守牢耕地保护红线,自然资源规划部门会同镇政府等相关部门认真选取合适地块,举全镇之力,计划在仙湖村建设一片集中恢复耕地示范区,并按照“土地流转+专业种植+以景融田+以产兴园”的战略思路,打造以高标准农田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在恢复耕地生产功能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方案一经确定,柏加镇的党员干部便积极带头,走村入户开展面对面、点对点宣传,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耕地保护意识,推动土地流转协议签订,并充分发挥村级廉情监督员监督“前哨”作用,督促开展常态化日常监督,做好耕地保护政策宣传,全力推进苗林还田,给种粮腾地。

日前,浏阳市柏加镇仙湖村的集中恢复耕地示范区内,大片的苗木已经被清理完毕。未来这里将被打造成集稻蔬种植、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业观光园。

全力打造集中耕地恢复示范区

5月下旬,骄阳似火,在柏加镇仙湖村的集中恢复耕地示范区,一辆辆挖掘机正来来回回清理地里的苗木,不少群众也在自家田地里进行清理,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日前,浏阳市柏加镇仙湖村的集中恢复耕地示范区内,群众也在自家田地里清理苗木。

村民陈意是村上的一位苗木企业老板,从事苗木生意将近30个年头,在听取了镇村干部的政策宣讲后,他便第一个在土地流转协议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耕地保护是关系我们手中饭碗的大事,我们肯定全力支持!”他说道。

陈意仅是村民响应政策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柏加镇就积极推进集中耕地恢复示范区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已有170余户村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并已经完成了150余亩土地的腾地移苗工作。

“我们结合全村耕地恢复的实际情况,围绕市场经济状况、农民意愿以及果树生长周期等因素,逐地块开展论证分析,耐心解决群众问题,积极开展耕地恢复工作。”黄锦周介绍,为解决村民的苗木经销难题,镇党委政府还积极对接市林业、林管站、木料收购场,多次谈价格,广泛宣传告知群众,确保以最优市场价收购辖区苗木,解决苗木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将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生命线。眼下,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柏加镇耕地有序恢复和集聚提升保护工作已逐渐铺开,连片深松的土地正等待时令蓄势待发。下一步,柏加镇将持续加大耕地保护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耕地保护意识,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复垦土地的后期管护工作,明确责任和制度,确保耕地恢复效果落到实处。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life0731.com/read-40829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长沙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长沙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