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九十载杏林流芳,新百年风华正茂

长沙晚报网2024-05-24  14

导读:九十载杏林流芳,新百年风华正茂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自创办至今,始终秉承“仁爱·精诚·博学·笃行”院训,将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守护三湘四水百姓康宁  杨蔚然 陶艳  90年前,也是这样一个初夏,古城长沙北门一声脆…

  九十载杏林流芳,新百年风华正茂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自创办至今,始终秉承“仁爱·精诚·博学·笃行”院训,将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守护三湘四水百姓康宁

  杨蔚然 陶艳

  90年前,也是这样一个初夏,古城长沙北门一声脆响,诞生了一个名叫“湘省国医院”的新生儿,这是湖南建院最早的中医院,也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的前身。

  90年风雨兼程,医院几经更名,唯一不变的是悬壶济世的办院初衷;

  90年薪火相传,始终以“传承中华瑰宝、振兴民族医药”为己任,大爱无疆、救死扶伤;

  90年踔厉奋发,“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淬炼发展成目前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90年沧桑巨变,铸就辉煌。正如医院党委书记王国佐、院长刘春华在访谈时说到的——“秉承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实现一次次历史飞跃,这是‘仲景精神’与生俱来文化力量的象征,离不开‘党的领导’这一引领发展的旗帜、引擎。”

  新的90年迎面而来,中医人初心永续,注定将刷新历史!湖湘大地作证。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河西新院区效果图。均为医院供图

  坐堂行医 “湖湘中医老字号”,驶入当今发展快车道

  据史料记载,张仲景(公元150年-219年),东汉杰出医学家,官至长沙太守,写出不朽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

  在长沙任太守时,他关心百姓疾苦,每月初一、十五两天在太守堂为百姓治病,救人无数,深得百姓尊重和爱戴,“坐堂行医”由此沿袭至今。据清《长沙府志》记载,湖南百姓为缅怀张仲景的历史功德,于乾隆八年在太守堂原址修建了张公祠(今医院院址所在地)。

  最早的湘省国医院创建于1934年,1948年更名为湖南国医院,1952年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接管,改为湖南省立中医院,1965年又改为湖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995年医院顺利通过三甲评审验收,2000年恢复湖南省中医院名称,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并存至今。2017年,一栋医教研综合楼拔地而起,医院驶入发展快车道。

  90年的不断探索,医院走出了一条“中医特色鲜明,专科优势突出,综合功能齐全,服务质量上乘”的发展之路。

  人才队伍建设突飞猛进,从建院之初的39人,发展到现有职工13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近300人、国医大师1名、国家级名中医1名、湖南省名中医11名,13个国家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传人代代接力。

  综合实力更强,5个国家中医药优势专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昂首领跑;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国家中医药特色骨伤救治能力建设基地、国家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皮肤免疫病理三级科研实验室等7个国家级平台、9个省级临床研究中心实力认证。

  医院品牌更响,先后获得“全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双满意十佳优秀中医医院”“全国中医院系统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湖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单位”“湖南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等多项荣誉。

  这个被誉为“湖湘中医发祥地”“千年医圣故址”美誉的“湖湘中医老字号”,正青春焕发,昂首阔步走进新时代。

专家在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

  传承精华 名医名家师承相传,一个个优势专科行业领跑

  《2024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面对蓬勃发展的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中医药如何出圈?

  医院的回答是:坚持特色,守正创新。于是,通过师承相传,精研医术,成就出一个个全国一流、全省顶流的优势专科。

  肛肠科,是全国省级中医院最早设立的肛肠专科之一,在贺执茂、谢力子等名中医带领下,已形成6个病区及中医药防治大肠肛门肿瘤、中医药防治痔瘘及术后创面镇痛促愈、中医药防治便秘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医药防治炎性肠病及内镜诊疗、中医药防治小儿肛肠疾病等5大研究方向,研发的“复方芩柏颗粒剂”等10余种中药自制剂,广泛用于临床,成为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

  皮肤科,以中国中医皮肤科泰斗欧阳恒作为该学科的领军人物,成功培养出杨志波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皮肤科权威专家。分期论治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研制的系列自制药屡获大奖。科室成为国家卫健委中医临床重点专科、重点学科。

  骨伤科,由全国骨伤泰斗、“北张”传人张紫赓创立,集结张禄初、张茂珍、詹经山、孙达武等湖湘“骨科四大金刚”。其弟子遍布三湘四水,传承、创新发展至今,形成以脊柱、关节、创伤、骨伤康复4大方向为基础的骨伤科,成为全省龙头科室。

  妇科,不孕不育症的诊疗水平享誉全国。“送子观音”谢剑南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其得意弟子、第二代“送子观音”匡继林继承了绝学,并发扬光大,带领妇科不断发展壮大。

  在这里,还有“三湘敷贴第一人”、三伏贴最早发起人刘贵云,主持了哮喘敷贴散这一国家级课题,开创湖南省中医院乃至全省中医外治疗法的先河;有中医界“扫地僧”之称的刘新祥,执着行医,致力用最便宜的药解病人疾苦;还有国医大师孙光荣,全国名中医袁长津……他们的仁心仁术在杏林传颂,筑起湖南中医界的丰碑。

  守正创新 智慧医院惠及百姓,湖湘中医药“万里送医”

  传承是根,创新是魂。2020年12月,医院获批湖南省首批互联网中医医院,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超过200位优秀专家教授,在线上接受患者问诊,实现健康咨询、常见病复诊、电子处方、药品配送到家等互联网医疗服务,让百姓在家就能轻松看病。截至2024年3月,累计服务用户36.1万人,提供线上问诊服务7.3万余次,开具电子处方8万余张。

  医院外塑其形、内化其魂,构建以“仲景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建仲景文化广场、文化馆、文化园、文化长廊,让市民沉浸试体验;连续举办四届“仲景文化节”,在全社会掀起学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热潮;常年大型义诊品牌“仲景日”,每月1日、15日开展多科室联合义诊,惠及百姓;开设湖湘仲景文化大讲堂,以“医圣魂·苍生念”为主题,推出院歌、形象宣传片、文化丛书、卡通形象代言人“仲景爹爹”……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潮起来”“火起来”。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从1800年前张仲景植锅熬药、仁济苍生,到如今万里送医、仁心济世,一场场跨越时空、跨越山海的救死扶伤,体现着中医大道的一脉相承。

  近年来,医院与159家医疗机构签署医联体合作协议,与40家医疗单位签订制剂调剂使用协议,与6家医疗机构开展联合门诊。

  抗击新冠疫情,累计派出28支医疗队共629人次援助兄弟省市区。推出的“时疫御感方”,惠及21个省近100个市州。

  大洋彼岸,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龙铁牛援非9年,用青春与热血诠释“大国良医”“大爱无疆”,他被中宣部评选为中国援外医疗“时代楷模”群体代表,是湖南唯一一名获此国家级荣誉的医疗专家。今年5月18日,非洲马达加斯加,“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马达加斯加中医中心”正式挂牌,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展望未来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擘画“1359”发展蓝图

  放飞梦想,逐新而行。乘着湖南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的东风,医院目前已擘画出一幅“1359”发展蓝图。

  “1”建设一个“航母级”新院区;“3”分三步走;“5”聚焦打造五个高地,即中医药文化高地、中医药特色高地、名医培养高地、互联网医院高地、精细管理高地;“9”实施九大工程,即党建质量提升工程、中医药文化传播工程、信息化水平提升工程、精细化管理工程、中医药“服务提质”工程、“四名”(名医、名科、名术、名药)工程、中医药治未病工程、中医康复能力提升工程、科教能力提升工程。

  其中,新院区选址于湖南湘江新区高铁西站产业新城起步区,总面积143亩,规划总床位1500张。按照平疫结合型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要求建设,建成后将打造中医特色优势专科群,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名医传承中心、康复医养中心、中医辅助生殖中心、互联网医疗中心、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制剂中心、紧急医疗救治基地。

  90年一路跋涉,犹如一部湖湘中医百年奋争史。面对新的90年,医院领导班子掷地有声地说道:传承发扬中医药特色,推动医、教、研三驾马车加速快跑,建设中医药特色全国领先、专科实力业内一流、综合实力强大、管理卓越的中医名院,打造湖湘中医新高地。

  握紧手中“接力棒”,肩负历史使命,再出发!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life0731.com/read-40813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长沙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长沙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