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小龙虾引发哈夫病?小概率事件,不必“谈虾色变”

长沙晚报网2024-05-24  8

导读: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杨正强 唐寒梅  天气渐热,小龙虾开始“闪亮登场”。因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小龙虾深受大众尤其是年轻人喜爱。尤其是在长沙,大家对小龙虾的热情可谓突破天际。  近期,有地方疾控部门提醒市民,每次食用小龙虾不要…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杨正强 唐寒梅

  天气渐热,小龙虾开始“闪亮登场”。因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小龙虾深受大众尤其是年轻人喜爱。尤其是在长沙,大家对小龙虾的热情可谓突破天际。

  近期,有地方疾控部门提醒市民,每次食用小龙虾不要过量,以防哈夫病。这一消息迅速冲上热搜。什么是哈夫病?过量吃小龙虾后真的会得哈夫病吗?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注册营养师、湖南省胸科医院营养科主任、副主任技师张胜康。

漫画/戴莹芳

  小龙虾引发横纹肌溶解?小概率事件

  “哈夫病是一种疑团重重的疾病,多指患者食用水产品24小时内出现不明原因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张胜康介绍,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由挤压伤、肌肉过度劳累、感染以及各种代谢性疾病等,以及多种病因导致横纹肌细胞被破坏后,细胞内物质释放到细胞外液和血液循环中,进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典型症状为肌痛、肌无力、茶色尿,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哈夫病的临床表现,肌肉酸痛并伴血清肌酸磷酸激酶、肌红蛋白升高,部分患者出现酱油色尿,大部分愈后良好,个别严重者会出现急性肾衰竭。多数病人迅速恢复正常,仅个别严重者出现死亡。

  查询研究资料发现,夏季和秋季是哈夫病的高发期,食用淡水鳕鱼、鳗鱼、狗鱼、小龙虾等水产品都有致病记录。“需要注意,喝酒后也可能会出现哈夫病。”张胜康提醒,国内外一直在研究小龙虾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之间的关系,却都没有定论。小龙虾引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小概率事件,大可不必因此“谈虾色变”。

  小龙虾虽营养丰富,食用不宜过量

  小龙虾的蛋白质含量要高于多数淡水和海水鱼类,100克虾肉中含有14.8克蛋白质,并且其氨基酸组成也优于其他肉类,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还含有钙、钠、钾、镁、磷等多种矿物质。小龙虾脂肪含量低,100克虾肉中仅有3.8克脂肪,而且其脂肪大多是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为人体所必需。张胜康表示,虽然小龙虾营养丰富,但一定要科学食用。

  要洗干净。最好购买人工养殖虾,因为野生虾生存环境不确定。尽量选择背部红亮干净,腹部白净整齐,虾腮白而干净的小龙虾。

  要煮熟。小龙虾生长过程中,体内难免会携带致病微生物甚至寄生虫,加之小龙虾的壳很厚,如果没煮熟很容易吃坏肚子。只有在100℃、烹饪15分钟以上,才可彻底杀死其体内的寄生虫囊蚴。

  要适量。小龙虾属于高蛋白食物,但也是中等嘌呤含量的食物,每100克小龙虾中嘌呤含量约75毫克,过量食用可能出现血尿酸水平升高,诱发痛风。

  不吃死虾。小龙虾死后,易产生有毒物质,进食后可能会对胃肠道黏膜造成损伤,易诱发肠炎等疾病。识别方法是死虾炒制后的尾部是直的,而活虾炒制后的尾部是蜷缩的。

  不吃虾头。虾头和虾黄易受到污染,重金属超标,也最易积聚病原菌和寄生虫,最好不吃。其肠道(即虾线)易聚集重金属,食用前应清除。

  尽量不与啤酒共食。有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的人,应控制食用量,且尽量不与啤酒共食,因为啤酒中含有维生素B1,会成为加速分解嘌呤核苷酸的“帮凶”,二者共食,加重机体的代谢负担。具有过敏体质及患有皮肤病、哮喘病者,也不宜食用。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尽量少吃。因为小龙虾一般口味较重。

  孕妇最好不吃小龙虾、螃蟹等水产品

  前不久,长沙一男子在吃小龙虾时,因剥壳不当被虾壳扎伤手指进而引起感染,被诊断为左中指感染,并已出现皮肤软组织坏死。经过治疗,该男子的中指指头红肿、疼痛症状消失,感染指标恢复正常。小龙虾的壳坚硬且边缘锋利,剥壳时若方法不当或用力过猛,易致手指受伤。一旦细菌侵入伤口,可能引发指头感染等严重后果。

  张胜康建议,大家在吃小龙虾时最好戴一次性手套,以减少手指与虾壳的直接接触。可使用专用的剥虾工具,如剥虾钳、剥虾刀等,降低指头受伤的风险。如果不小心在剥壳过程中手指受伤,应立即用流水冲洗伤口并进行消毒,然后涂抹抗生素药膏并包扎。若出现红肿、疼痛等感染症状,需及时就医。

  张胜康还建议孕妇不要吃小龙虾。小龙虾、螃蟹、甲鱼一类的水产品,在中医里有活血化淤的作用,这类食物会导致孕妇早期出血、妊娠终止等。另外,小龙虾长期生存在较脏的水沟里,其头部难免含较多重金属及寄生虫等,对胎儿有害。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life0731.com/read-40812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长沙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长沙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