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红十字会:人人学急救成新风尚,尤其受年轻人喜爱

长沙晚报网2024-05-24  11

导读:人人学急救成新风尚,尤其受年轻人喜爱  长沙市红十字会大力推进群众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完成持证培训70000余人,普及培训近百万人次  彭放 贺恩 谢丽平  “第一次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意外情况并成功施救,学到的急救知识技能派上了用场!”近日,…

  人人学急救成新风尚,尤其受年轻人喜爱

  长沙市红十字会大力推进群众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完成持证培训70000余人,普及培训近百万人次

  彭放 贺恩 谢丽平

  “第一次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意外情况并成功施救,学到的急救知识技能派上了用场!”近日,长沙市一中广雅中学高二学生梁嘉文、朱乾坤采用海姆立克法成功救下同班同学,被中央电视台点名表扬。他们在关键时刻敢出手、会出手,是因为在校期间学会了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并取得了红十字CPR(心肺复苏)+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培训证书。

  这是长沙市红十字会大力推进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训,提升群众自救互救水平的一个典型案例。

  近年,全市红十字系统共完成救护员、CPR(心肺复苏)+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持证培训共计70000余人,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培训近百万人次,“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正成为社会新风尚。

红十字救护培训师在砂子塘魅力小学开展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普及培训。 学校供图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不久前,梁嘉文、朱乾坤在教室采用海姆立克法开展急救,成功救下同学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市民、网友为救人学生点赞的同时,也纷纷表达出学习急救的浓厚兴趣。

  事情发生在4月17日上午,长沙市一中广雅中学高二2202班教室内,后排座位一名男生在吃钙片时不慎堵塞气道窒息,向邻桌的梁嘉文求助。梁嘉文立即将其扶起,从身后环抱他,并采用海姆立克法展开急救。在梁嘉文体力不支的情况下,朱乾坤接力急救。在大家的互相配合下,用时54秒帮助气道堵塞的同学转危为安。

  学校一直是红十字救护培训的重点场所之一。2022年,长沙市一中广雅中学被纳入首批长沙市红十字应急救护教育试点学校。其所在的开福区,目前全区中小学校共有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师资43人,1020人获得救护员资格证,1000余人获得CPR+AED培训证,参与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培训的学生更是不计其数。

  今年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前后,长沙市红十字会组织救护师资,在长沙财经学校、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长沙市第九医院、部分社区、景区红十字救护站等地开展CPR+AED救护培训。每一场培训现场人头攒动,大家围着培训老师听讲解、看演示、做实操,认真学习自救互救的每一个细节。

  “大家学习热情高涨,我们也倍感振奋,有时忙得午饭都来不及吃,累并快乐着。”救护师资谢慧妮介绍,随着急救知识宣传力度的增加和群众安全意识的提升,如今很多人都积极主动学急救,现场准备的急救知识宣传折页也很受欢迎。

  这种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实现的。

  近年,长沙市红十字会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相关要求,将救护培训工作列为年度重点工作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重点工作大力推进。

  每年爱国卫生月、“5·8”世界红十字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和世界急救日前后,各级红十字会通过主题活动、公益广告、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宣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引导群众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长沙市红十字会主动担当群众性救护培训主力军,组织发动培训力量,大力推进团体培训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个性化教学,深受各方欢迎。如联合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在暑假开展“生命教育‘救’在身边”防溺水培训;针对应急救援人员、外卖人员、公安民警等重点人员,开展CPR+AED持证培训;将急救培训融入中小学教学、教育,推动校医、体育教师等教职员工全员取证;在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长沙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保险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示范办班,带动大中专院校的急救培训参与热情。

  从“定点学”到“处处学”

  “急救知识技能普及培训200万人”被列入2024年长沙十大重点民生实事,这一目标如何实现?市民学急救的热情高涨,如何让群众学习培训更便捷?长沙市红十字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加强急救培训阵地建设,把急救培训基地(站)建到学校、社区、景区,把急救课堂搬上“云”端。群众学急救从过去只能到少数基地“定点学”,到如今随时可学、处处可学。

  上周六,长沙市红十字救护师资胡娟一大早就来到橘子洲景区,往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赶去。她和其他两名救护师资熟练地摆放好移动救护站相关设备,一边向游客讲授CPR+AED的操作、气道异物梗阻处理等应急救护知识,一边随时准备应对游客发生的意外事故。

  胡娟介绍,2021年6月,长沙市红十字会根据游客骤增、景区红十字救护站离人流量集中地较远的实际情况,设立红十字移动救护站,在每个周六、周日和节假日安排救护师资志愿者值守。5年来,橘子洲红十字移动救护站服务突发心脏病、中暑、摔伤、低血糖等游客2000余人次,为8万余人次开展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培训。

  目前,长沙建成了橘子洲、岳麓山、松雅湖湿地公园、花明楼等4个景区红十字救护站,常态化开展景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值班值守工作;支持推动长沙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及9所中学建立救护培训基地;在全市22个社区、学校等试点推进集培训、体验、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技术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建设。

  今年,长沙市红十字会还开通了“指尖上的救护培训课堂”。市民打开“长来学急救”小程序,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标准化的应急救护教学视频。

  “骨折了,原来是这样固定的。”市民小徐利用坐地铁的碎片时间观看急救教学视频,“今后万一碰到有人需要帮助,我也可以搭把手,希望今后开发更多的课程和功能。”

  从“学救人”到“能救人”

  仅用6分30秒,最近,市民使用长沙公共场所AED成功挽救一条生命!

  一名77岁男子在高塘岭街道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时,突发心脏骤停。虽然事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场配置的AED对于挽救生命依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每年因心脏骤停猝死病例约54.4万例,其中相当比例发生在公共场所。对于心跳骤停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心跳骤停4分钟后,脑细胞和心肌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在专业急救人员到达前,把握急救“黄金四分钟”十分关键。AED作为一种便携式、易操作的心肺复苏急救设备,被称为“救命神器”。

  长沙市红十字会在全社会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的同时,积极推进公共场所AED配置工作加速发展。近年在长沙,AED成功挽救生命的案例屡见不鲜。

  2023年10月15日,一名男子在长沙地铁朝阳村站等车时突然晕倒,站点工作人员和两名有医护背景的乘客迅速上前查看,发现其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取用站台上的AED施救,成功挽救其生命。

  同年9月27日晚高峰,长沙地铁5号线一趟列车刚到达芙蓉区政府站,一名71岁的老年乘客突然晕倒、失去意识,经检查发现呼吸心跳骤停,训练有素的地铁工作人员迅速取来站内的AED,根据其语音提示进行操作,直到120急救人员赶到,最终成功挽救了老人的生命。

  长沙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欧阳正松介绍,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到2025年,长沙将达到每10万人口至少配置40台AED的国内先进水平。同时,每个AED布放点培训20~30名CPR+AED持证人员,做到AED配置到哪里,CPR+AED培训就覆盖到哪里。

  为确保每一名学员都能学好学会、持证后真能救人,长沙市红十字会狠抓救护培训师资建设。通过招募、培训不断壮大救护师资队伍;采用“以老带新”方式,促进师资队伍快速成长;定期组织开展师资复训、优秀师资评选、教学经验交流、师资技能大赛等活动,提升救护师资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长沙市红十字会不定期对救护培训基地(站)开展培训的情况进行检查督导,着力提高培训质量,确保让每一名参训学员掌握自救互救真本领。市民朋友想参与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可拨打长沙市红十字会电话0731-88666551咨询报名。

  学急救,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已经被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大众所认识,尤其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在长沙市红十字系统的不懈努力下,公众识险避险、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为长沙这座千万人口大城市的民生幸福与城市发展提供健康保障,也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贡献红十字力量。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life0731.com/read-40812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长沙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长沙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