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喜怒无常被疑“精神分裂”,竟是体内“铜”超标了

长沙晚报网2024-05-23  6

导读: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李娜 赵丽军)喜怒无常、行为异常,容易被人怀疑是“精神分裂症”,也有可能患了其他疾病。51岁的张女士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到医院检查,竟然是体内铜超标导致肝豆状核变性。今日,湖南省人民医…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李娜 赵丽军)喜怒无常、行为异常,容易被人怀疑是“精神分裂症”,也有可能患了其他疾病。51岁的张女士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到医院检查,竟然是体内铜超标导致肝豆状核变性。今日,湖南省人民医院肝病内科主任张征提醒,这类患者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摄入动物内脏、贝类、虾蟹类、坚果、豆类等。

医护人员查看患者恢复情况。长沙晚报通讯员 李娜 赵丽军 供图

  张女士平时身体很好,30岁那年却突然出现双手拇指不自主抖动、喜怒无常、行为异常等症状,家人以为她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但是在精神病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张女士病情未见好转。经过多方求医,在专科医生的建议下,她来到湖南省人民医院肝病内科就诊。经铜代谢等相关检查,张女士被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不幸的是,由于救治不及时,铜过量堆积对张女士的神经系统造成了不可逆性的损害。

  5月23日是国际肝豆关注日,旨在宣传肝豆状核变性疾病知识,呼吁社会关注这种疾病。“肝豆状核变性属于罕见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湖南省人民医院肝病内科主任张征表示,该病的罪魁祸首是ATP7B基因的突变,这个基因就像是身体里的“铜管家”,负责把铜输送到体外。但当这个管家罢工了,铜就会在肝脏、大脑、眼睛等地方积累起来,引发各种身体不适。

  张征介绍,肝豆状核变性眼部表现最具特色的一个症状是在眼睛角膜边缘出现一种棕黄色的环,称为K-F环,其他多系统表现为过多的铜离子可损伤红细胞引发溶血性疾病,损伤心脏可引起心肌炎、心律失常,损伤肾脏可引起血尿、肾结石,损伤骨关节可引起骨质疏松、自发性骨折等。

  “肝豆状核变性是为数不多可以药物治疗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建议尽早治疗、个体化治疗和终身治疗。”张征表示,如果出现无法用常见疾病解释的反复肝功能异常时,尤其是年轻患者,建议进行一些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筛查,必要的时候完善全外显子测序,寻找可能致病的基因。一旦诊断肝豆状核变性以后,治疗越早,损害越轻,预后越好。这类患者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摄入高铜食物,如动物内脏、贝类、虾蟹类、坚果、豆类等,禁用铜制餐具及用具。如果日常饮水的铜含量增高,建议使用净水系统。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life0731.com/read-40791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长沙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长沙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