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帅坤:把“土盾构”开进“洋市场”丨看见最美的你

长沙晚报网2024-04-30  10

导读:把“土盾构”开进“洋市场”  张帅坤团队研制的国产盾构机出口到新加坡、韩国等国家,成为一张闪亮的高端装备大国名片  编者按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的热度再次升温。全社会对于科技工作者、工程师、科学家等群体的美誉度、尊崇度进一步上升。在五…

  把“土盾构”开进“洋市场”

  张帅坤团队研制的国产盾构机出口到新加坡、韩国等国家,成为一张闪亮的高端装备大国名片

  编者按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的热度再次升温。全社会对于科技工作者、工程师、科学家等群体的美誉度、尊崇度进一步上升。在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之际,长沙晚报特推出“劳动最光荣 逐梦正青春”系列报道,聚焦“科技劳模”“青年才俊”,旨在弘扬劳动最光荣的社会风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导向,彰显青春长沙的城市特质和独特风采。

  劳模名片

  张帅坤,现为铁建重工大直径盾构机项目组长。作为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的主要研发设计负责人,先后主持研制百余台套大直径盾构机,其中10米以上大直径36台,总产值64亿元,累计为国家节约投资20亿元。曾获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首届湖湘工匠提名奖、中国铁建十大楷模(团队),2023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劳动模范、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张帅坤主持研制了百余台套盾构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泽寰

  前往车间进行实验作业、查看生产情况;坐在办公室对着电脑仔细核对设计图纸;深入地下分析施工难点……今年3月刚刚获得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的张帅坤依旧忙碌,实验室、车间、施工现场仍是他“日常工作”的所在。

  “只要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情,就觉得很满足。”张帅坤近日告诉记者,2023年,他有200多天呆在全国各地的工地上,上一分钟还在地面查看施工环境,下一分钟可能就得深入地下数十米关注施工进度。

  作为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直径盾构机项目组长,张帅坤始终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主持研制大直径盾构机百余台套,创造性地解决多项填补行业空白的关键科学技术难题,成功战胜深地深海极端工况,助力国家重点工程智能建造,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把办公室搬进驾驶室

  盾构机由上万个零部件构成,集机械、液压、电气等尖端技术于一体,处于全球地下工程产业链、价值链制高点,是国家高端装备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

  2008年,张帅坤从郑州大学机械专业毕业后便进入一家铁路隧道施工单位的专用设备中心,负责管理、租赁70余台“进口”盾构机。

  由于当时我国还没能掌握盾构机的核心技术,“洋盾构”一旦发生故障,只能求助海外制造商,不仅费用昂贵、维修周期较长,而且还得“看人脸色”。

  维修过程的种种“憋屈”,让张帅坤下定了自主研制国产盾构机的决心。

  “卓越产品的研发地,绝不可能在办公室。”2009年,张帅坤主动请缨,担任一名盾构司机,把办公室搬进了盾构机驾驶室。

  “在地下数十米的隧道,阴暗且潮湿,温度时常在40摄氏度以上,给人一种窒息缺氧的感觉。”张帅坤表示,坐在当时狭小逼仄的驾驶室里,精神要高度集中,得全神贯注紧盯操作界面,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是对体力和脑力的双重考验。

  尽管很疲惫,但每逢操作间隙,张帅坤就跑到驾驶室外面,对着图纸去找各个零部件的位置,跟着维修师傅处理各种故障,学习各个部件的维保操作。

  仅一年时间,他摸清了设计制造环节的施工障碍和问题症结,正是这一年的不断摸索,他几乎摸透了盾构机的每个零部件,为实现大直径盾构机国产化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把盾构机做成“争气机”

  2016年以前,我国大直径(10米级以上)盾构机完全依赖进口,一台国外设备售价最高达4亿多元,且服务跟不上,难以适应我国辽阔地域多样多变的复杂地质。

  一次,国外盾构机的拼装系统出现抖动,持续一个多月都没修好,每天的损失在20万元以上。“当我们提出自己维修时,外方人员拒绝提供资料,甚至威胁不再质保。”张帅坤下定决心:要把盾构机做成中国“争气机”。

  2010年,张帅坤来到铁建重工担任盾构机工程设计师。自此,他和团队一起从零开始,埋头苦干,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盾构机。

  2016年9月29日,张帅坤领衔研发的国产首台高铁10.87米大直径盾构机“望京号”、国产首台铁路双线12.81米超大直径盾构机“中原一号”同时下线。设备有效突破长距离、大断面隧道施工地质难题,整体水平国际领先。

  由张帅坤领衔研制的11米级盾构机“胜利号”在2019年9月出口俄罗斯,成为国产大直径盾构机叩开欧洲市场大门的首秀,该盾构机助力莫斯科地铁工程,顺利下穿两栋具有近500年的古建筑,实现地表“零沉降”,以月进尺突破433.8米的中国速度决胜零下30摄氏度极寒。

  “60多年前,我们告诉北京怎么修地铁。60多年后,我们采用中国的盾构机修建莫斯科地铁,中国人了不起!”在看到中国产盾构机的优越性能后,俄罗斯专家感叹。

  “我们的研究成果有效推动超大直径盾构机零部件国产化率从最初的60%左右上升到目前的90%以上,并带动上下游企业累计实现配套产值50亿元以上。”张帅坤自豪地说,我们团队研制的国产盾构机,不但占据了国内40%的市场份额,还出口到新加坡、韩国等国家,成为一张闪亮的高端装备大国名片。

  对话

  记者:获评“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工作状态有何变化?

  张帅坤:“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的荣誉是压力,更是动力。近一年来,我和团队持续扎根国产高端隧道掘进装备研发生产一线,与团队成员一道将常压换刀、超高压密封、滞排堵仓等技术不断推广应用,推动国产盾构机制造实现跨越式发展。

  今年初,我们成功研制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盾构机“定海号”“甬舟号”,用于宁波至舟山铁路金塘海底隧道建设,该工程的建设,将结束浙江最后一个设区市不通铁路的历史,方便舟山人民群众交通出行。

  我将继续潜心钻研,勇闯技术“无人区”,研制更多填补空白的高端装备,加速产品迭代升级,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记者:如何激发盾构机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张帅坤:我们现在面临着先进制造技术与数智化技术相结合的新阶段,作为一名从事盾构机研制的大国工匠,我要通过不断学习新的技术从而突破自我、积极转型、引领创新,为成为新时期的新型工匠而不断努力。

  现阶段来说,将科技创新的成果应用到盾构机整个产业链上,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盾构机研制和应用全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对我个人和全团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life0731.com/read-40235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长沙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长沙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