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刘姥姥

长沙晚报网2024-04-22  13

导读:文 | 南来北往客  一  《红楼梦》令人沉醉。  就连小人物,都让人沉思。书中最生动的一位小人物,当数刘姥姥。  少读刘姥姥,没有好形象:粗鄙,世故,讨好,脸皮厚,老,丑,还穷。  黛玉是看不起她的,嫌她丑,讥笑她“母蝗虫”。  妙玉也是…

   文 | 南来北往客

  一

  《红楼梦》令人沉醉。

  就连小人物,都让人沉思。书中最生动的一位小人物,当数刘姥姥。

  少读刘姥姥,没有好形象:粗鄙,世故,讨好,脸皮厚,老,丑,还穷。

  黛玉是看不起她的,嫌她丑,讥笑她“母蝗虫”。

  妙玉也是嫌弃她的,嫌她脏,就连她喝过水的杯子都要扔掉。

  其实,笑过、嫌过刘姥姥的,可不止红楼梦里面那些小姐丫头们,也包括曾经年少的我们。

  毛主席说过,《红楼梦》至少要读五遍,才有发言权。

  确实,不同的年龄阶段读《红楼梦》,会有不一样的体会,我就很有感触。

  少读红楼,留意的是爱情。读到的是感天动地,不止是黛玉和宝玉之间。经常感叹红楼梦里面为什么悲剧那么多。

  稍长再读,有了很多来自世俗的鸡汤和激励,于是读到了荣华富贵,也产生过功名利禄的强烈冲动。

  人到中年,大概四十岁开始,读起来又不一样。我读到了红楼梦的“梦”,读到了空空道人的“空”,读到了“好了歌”的“好就是了,了就是好”,也读到了“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干净”。也许在那个年龄,这种开悟似乎早了一点。但“知天命”的今天读来,仍感觉自己的理解不够深刻。

  读刘姥姥,也是如此。

  年轻的时候,也和小说里那些年轻人一样,很不喜欢她,嫌弃。

  年少不懂刘姥姥,读懂已经不年少。

  让人成长的,不是教育,而是岁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终于明白,对于大多数的人生而言,刘姥姥的“芥豆之微”,才是我们的常态。

  二

  她是一个非常坚韧的人,坚韧而乐观。

  刘姥姥丈夫早逝,年纪大了,只能和女儿一处过活。女婿狗儿,是一不善生计,喜欢在家闲寻气恼、无能狂怒的主。日子过得十分紧巴。

  眼看年关将至,“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发没个盼头。”于是,有了姥姥的毅然挺进大观园,寻找改变家庭困窘的机会。

  狗儿姓王,和王熙凤是能够扯上一点关系的。

  狗儿祖父曾在京城做过芝麻官,“昔年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平心而论,王狗儿和王熙凤家这种所谓的亲属关系,怕是早就不值一提了。现代人连兄弟姊妹都想着要“断亲”,何况这八竿子打不不到一起的所谓“亲戚”。

  但刘姥姥却不这样认为,她的想法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

  好在凤姐优秀,没有现在很多富贵人家的势利。她还记得一点王狗儿这“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她不但见了刘姥姥,还接济了她二十两银子,还说亲戚之间本应多走动。

  尤让人温暖的是,临走还额外多给了一吊钱,让刘姥姥和板儿打个车回去,天太冷。

  现在的很多人,但凡混得好一点,都很冷漠了,尤其对穷人和弱者。这一点,还真要在这里狠狠地喜欢一下漂亮又能干的凤姐,尽管很多人总批评她这不好那不好的。这里我看就挺好,

  刘姥姥令人钦佩,在于她心态健康,坚韧向上。遇到困难,她总是想方设法去努力改变和解决,哪怕希望只是一点点,一丝丝。要是我,要么根本不敢抱有希望,要么根本抹不开面子。

  可刘姥姥做到了。她还非常乐观,用她自己的话说,“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

  三

  刘姥姥是懂得感恩的人,用尽全力。

  初进荣国府,刘姥姥就表现得让人觉得她是感恩的人。

  当时的刘姥姥,之所以能够见到当家的凤姐,是因为得到了凤姐身边周瑞家的帮助和安排。

  这个周瑞家的可不得了了。她是政老爷之妻王夫人的陪房。大权在握,不但管着许多下人,还专管太太奶奶们出行的事情,很厉害的角色,不折不扣是凤丫头身边的红人。她老公周瑞也很牛,专管宁国府地租庄子银钱的出入。

  刘姥姥见过凤姐得了二十两银子巨款之后。特意又到周瑞家坐了一会,千恩万谢。硬是要留下一块银子,与周瑞家孩子们买果子吃。

  如果不是周瑞家的引荐,自己如何能够见到凤姐并得到这二十两银子的发展基金呢?她必须得感恩,哪怕周瑞家的根本看不上,执意不要这一块银子。

  得到资助以后,刘姥姥家日子过好了。后因家中“多打了两石粮食”,刘姥姥就把头一茬摘下的瓜菜送去贾府,以感谢人家的帮助。瓜菜之于贾府,都不值他们得看一眼。但刘姥姥的心意是满满当当的,感恩是真真切切的。

  至于后来,贾府被抄出事后,刘姥姥用尽全力替王熙凤照顾唯一的女儿巧姐,则更是令人感动的有情有义。

  关于刘姥姥如何帮助到落难的巧姐,以及巧姐最后的结局究竟如何?等等考证,虽然在原著、改编及各种红学研究中并无一致的说法,但刘姥姥出于感恩并帮助了落难的巧姐,这是大家都认的事。

  在《红楼梦》问世并流行的清代,就有记载。

  当时有一个《红楼梦》读得好的人,叫涂瀛。他在《红楼梦论赞》中,就说到了刘姥姥帮助巧姐的事,“刘姥姥深观世务,历练人情,一切揣摩求合,思之至深......而卒能脱巧姐于难,是又非无真肝胆、真血气、真性情者。”

  87版《红楼梦》电视剧深入人心,更是将刘姥姥舍家救巧姐的故事演绎得催人泪下。电视虽有改编,但其基本精神仍忠于曹公原著,也是得到红学界一致认可的。故事里,刘姥姥来狱神庙探望收监的王熙凤,知道了巧姐的事,当即发誓多难都要找回可怜的巧姐。刘姥姥不顾老迈,坚持带着板儿一直在寻找。当她打听到巧姐被卖到瓜州为歌妓时,硬是不顾女婿的反对,卖掉置办的家产,千里迢迢拿着银子到瓜州赎回了巧姐。

  最真实的情义,往往出于最普通的人。处理好平凡,恰恰最是伟大。无论什么时候,当我们心里装着太多考量的时候,是看不到一个人的真情实意的。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life0731.com/read-40029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长沙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长沙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