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创新教育数字化应用路径——虚实相融合 育人添动能

长沙晚报网2023-12-26  13

导读:中国教育报记者 程墨 通讯员 谢小琴 朱可馨  通过远程操作,“开”着无人车进入矿山、深井及有毒有害等危险复杂环境中作业;借助数字孪生技术,“穿越”到千里之外的港口码头,当一回水手,体验风高浪急的驾驶场景……在武汉理工大学未来学习中心,一幕…

  中国教育报记者 程墨 通讯员 谢小琴 朱可馨

  通过远程操作,“开”着无人车进入矿山、深井及有毒有害等危险复杂环境中作业;借助数字孪生技术,“穿越”到千里之外的港口码头,当一回水手,体验风高浪急的驾驶场景……在武汉理工大学未来学习中心,一幕幕数字赋能场景令人耳目一新。

  “学校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学生打造‘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新型学习场景。”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说,学校主动适应人才培养新要求,将教育数字化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创新办学模式、育人方式和保障机制,数字赋能培养卓越人才取得实效。

  “虚拟现实”突破“教”与“学”边界

  “由于船舶巨大且难以操控,我们很难有机会驾驶真船,学校首创‘虚实融合’驾驶实训系统,让我们在校就能体验与现实完全一致的‘数字孪生航道’,了解船舶进出港工作流程,操控仿真拖轮并与真实船舶交互,在混合现实中完成船舶驾驶实训。”谈起仿真驾驶,武汉理工大学航海技术2102班学生任哲麟难掩兴奋。

  在未来学习中心,不少学生正在“实训”。学校充分发挥紧密联系建材建工、交通、汽车等相关行业办学的特色优势,打造“无人工厂”“无人码头”“无人汽车”等虚拟场景,目前可提供数字化创新创业体验、光纤传感网络体验、船舶远程驾驶体验、智能汽车体验、人机协作体验、水泥数字工厂体验、汽车远程驾驶体验等7个沉浸式体验学习场景。

  在湖北省襄阳市一家企业的生产车间里,武汉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张泽涵正为热处理智能化生产线的调试开发忙碌着。这是该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第3次集中到襄阳开展专业实践。

  学校推动科教结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依托数据中台和数据驾驶舱,推进与襄阳示范区、海南研究院等18个异地研究院数据融合、互联互通;开设校企共建系列特色专业课程,与相关行业企业联合打造“无边界”课堂、定制班,聚焦行业急需解决的工程技术难题,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推动新技术新应用战略合作,全面助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打造“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新型场景

  “通过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MOOC、微课、虚拟仿真实验等新型教学形式,打破知识体系边界、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在书院、创新创业园、现代产业学院、异地研究院等创新学习场景中,开展基于任务驱动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将成为‘新常态’。”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杨宗凯希望学生们尽快适应并融入“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大学生活。

  2022年9月,武汉理工大学1400余名本科新生正式开启“智慧书院”新体验。学校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课堂内,学校启动资源与数据双驱动的理工智课平台,汇聚校内外高水平课程资源;课堂外,数字图书馆全年24小时为读者提供服务,教育数字化体验与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体验式学习项目等。

  在书院,学生可在预约后自助使用不同公共空间;通过“智慧学生系统”,学生足不出舍便可完成日常事务办理;学生在校表现的“多维成绩单”,实现“智慧评价”……

  目前,理工智课平台已建设超1.5万个课程空间、42万个课程资源,用户总数近6.5万人,学生在线学习时长接近200万小时,学校正在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

  “调度驾驶舱”实现精准化扁平化管理

  武汉理工大学智能运行中心巨大的蓝色屏幕上,各种线状图、柱形图、饼状图让全校各院系、各部门教学管理信息一目了然。

  今年9月,学校启用“调度驾驶舱”助力9200余名新生开启新学年。在智能运行中心的调度驾驶舱显示屏上,学生报到、人车流动、实景地图、食堂就餐、迎新接站等情况和数据实时更新、显示。工作人员根据大屏显示数据情况,实现迎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连线调度。

  学校校长、处长和院长“三级链接”的“调度驾驶舱”,让有着近6万名师生的学校实现了精准化、扁平化和透明化管理,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同时,武汉理工大学还上线“AI校长助理”,创新实施“红绿灯计划”,利用人工智能及时提醒任务推进落实进程,显示既定目标达成与偏离情况。

  “AI巡课目前已分析了2.3万余个课堂,综合得分达93分,课堂氛围非常活跃的占81%。针对AI巡课评分后20名的课堂,督导会重点帮助教师改进课堂质量。前几个月,有的课程只有60多分,经督导帮扶后,这个月评分都在75分及以上。”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罗蓉介绍。

  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信思金表示,学校锚定“党建引领、数据驱动、协同共享、提质增效”总方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连接、开放、共享、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新生态,努力打造高质量教育范式样本。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life0731.com/read-36925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长沙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长沙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最新回复(0)
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