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小戏骨”!

长沙晚报网2023-12-19  26

导读:编者按:戏曲进校园,国粹润童心。近日,来自芙蓉区曙光路小学、育才小学等学校的“小戏骨”们齐聚长沙戏剧街,走进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省湘剧院和省花鼓戏剧院采风,欣赏吹拉弹唱,学习戏曲知识,传承戏曲文化。以下为部分“小戏骨”采风结束后写下的所…

  编者按:戏曲进校园,国粹润童心。近日,来自芙蓉区曙光路小学、育才小学等学校的“小戏骨”们齐聚长沙戏剧街,走进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省湘剧院和省花鼓戏剧院采风,欣赏吹拉弹唱,学习戏曲知识,传承戏曲文化。以下为部分“小戏骨”采风结束后写下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戏曲之美,就在我们身边

  ——参加长沙戏剧街体验活动有感

  芙蓉区育才小学五(3)班 朱葛名丰

长沙戏剧街两侧布满戏曲元素,戏曲氛围迎面而来。

  从小我就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所以一听说新落成的长沙戏剧街有体验活动,就赶紧报名参加。那天,我们参观了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省湘剧院和省花鼓戏剧院,每一个环节我都非常喜欢。

  我的妈妈是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的一名演员。小时候,我经常在京剧院玩耍,对院子里的人和事都非常熟悉,但自从上学以后便来得少了。这次,我一下就发现了新的变化,“长沙戏剧街”五个大字映入眼帘,沿途的墙上画有戏曲人物,青砖地板上刻有戏曲剧名,人车隔离带上也印了戏曲脸谱。浓浓的戏曲氛围,好像在欢迎着人们进入戏曲的殿堂。

  再走几步,我一眼就看见妈妈正笑眯眯地站在京剧院门口,她是今天的“戏曲推荐官”。我本以为妈妈会带我们去剧场看京剧演出,没想到她却把我们带进了舞美展厅,讲起了幕后的故事。通过妈妈的讲述,我认识了京剧后台的舞美世界,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术语。比如化妆部门的“打片子”“点翠头面”,服装部门的“蟒”“靠”“水袖”等。我们一边学习,一边记录,一边体验,眼中目不暇接,心里惊叹不已。

  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在盔头部门学习髯口的环节。“髯口”就是京剧人物戴的胡子,别看都是胡子,里面却大有门道。完整的胡子叫“满”,靠嘴部分有个缺口的叫“扎”,有五条胡须的叫“五嘴儿”。舞台上的人物,不同的年龄戴不同颜色的髯口,老年人白色,青年人黑色,中年人灰色。哦,不不不,在京剧中灰色被称作“惨色”。哈哈,有意思吧!我挑了一付“红扎”戴上,学着大花脸的气势,瞪大眼睛亮了个相,还真神气呢!

  随后,我们来到剧场,舞台上整齐地坐着京剧的乐队成员。在妈妈的介绍下,我了解到京剧的乐队分成文场和武场。文场由弦乐组成,靠琴弓、拔片来震动琴弦而发出声音;武场由打击乐组成,靠击打发出声音。在这里,我们不仅认识和了解了每一种乐器的外形和声音,还欣赏了所有乐器合奏的京剧曲牌《迎春》。乐队的叔叔阿姨我都很熟悉,但平时她们都是“幕后英雄”,没想到在舞台上表演起来是这么自信和精彩,刷新了我对他们的认知,更增加了我对她们的敬意。欣赏结束,我和同学们激动得手掌都拍红了。

  我们还在省湘剧院看了戏曲表演、学习了戏曲身段,参观了省花鼓戏剧院的新剧场和设备。

  在大家都感觉意犹未尽时,老师却告诉我们活动结束了。我还沉浸在戏曲体验带来的震撼当中不能自拔,想着下一次来一定要体验一下。因为我一直没搞明白,穿着那么多、那么重的服装,戏曲演员是如何做到自如演出的,那一定需要吃很多苦才能练成吧!

  古老的戏曲艺术,今天仍然被大家所学习和喜爱。我为祖国拥有戏曲这一瑰宝感到骄傲,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感到自豪!

  走进戏曲“大观园”

  芙蓉区曙光路小学五(3)班 彭梓菲 指导老师:刘再晖

剧院演员向“小戏骨”们介绍戏曲演员的服饰。

  长沙是一个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前不久,我参加了由长沙晚报组织的长沙戏剧街采风活动,近距离走进戏曲“大观园”参观、体验。

  在老师带领下,我们来到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好漂亮啊!”看到琳琅满目、颜色鲜艳的戏曲服饰,我忍不住赞叹。戏曲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贴片子”。“贴片子”就是“戴假发”,以前京剧中的旦角由男性主演,为了让他们的脸显得更加秀气、柔和、漂亮,就会在脸上和头上“贴片子”,这也是京剧旦角妆容不可缺少的一个技术活,更是让演员出彩的点睛之笔。整个过程可能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最显青春靓丽的装饰要数“红钻头面”——每一缕银丝都由手工师傅一层层缠绕上去,最后在中心点缀一颗璀璨夺目的红宝石,价值好几万元呢!听完老师的介绍,同学们惊得都瞪大了眼镜,纷纷发出“天啊”“哇哦”等赞叹声。

  看完戏曲服饰,我们走进京剧乐队。这里有很多乐器,在老师介绍下,我认识了京胡、高胡、中胡、锣、鼓等乐器。京剧团的叔叔阿姨们为我们演奏了一曲《迎春》,音乐节时而高、时而低,时而欢快、时而热情,同学们都陶醉在这美妙的乐曲声中。

  随后,我们来到省花鼓戏剧院。花鼓戏是湖南的传统戏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们学校的特色项目。在后台参观时,我看到了很多在台下看不到的东西,如大筒是主要乐器,用竹筒和蛇皮制作的;衣服有的是丝绸,摸上去很舒服,颜色也很鲜艳。

  随着相机的“咔嚓”声,我们在戏曲街、戏曲房、表演台等地留下了很多难忘的瞬间,学到了很多戏曲知识。在学习和参观中,我深深感受到,戏曲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新一代少年好好地传承、发扬,不然就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少年智则国智”,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戏曲,将来为我国的戏曲传承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戏曲的神奇魅力

  芙蓉区曙光路小学六(3)班 张思晨

“小戏骨”们过了一把戏曲瘾。

  小时候,我看到外婆总是迷恋戏曲节目,而我对此毫无兴趣。戏曲有什么好看的呢?不就是一些人在那里唱吗?唱出一串听不懂的方言,乐队伴奏也只有锣鼓声,怎么能吸引当代小青年呢?然而,外婆总是不以为然地说:“你懂什么?一边去!”
  今天,我来到湘剧院参观,让我的所有疑问得到了解答。我们首先来到一个小院里,这里有许多有趣的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我了解到,戏曲演员头上戴的那些假发是用真头发制作的,这样才能更好地梳顺。一位做假发的老师正在用一种叫榆树皮的粘黏物体涂在头发上,然后用梳子梳顺。只见她用灵巧的手指将多余的汁挤出来,再用巧妙的手法夹住头发的一端,一拐一弯,就做好了她想要的造型。我觉得这样做起来非常简单,但当一名同学上去尝试的时候,却发现并没有那么容易。

  随后,我们来到欣赏表演的地方。演员们身穿华丽的戏服,脚踩着厚底鞋子,优美的舞姿和悠扬的唱腔让人陶醉其中。演员的头饰上面装饰着一颗颗绚丽的毛绒球,像是一颗颗小星星,闪耀着夺目的光芒。我拿起一个头饰。哇!没想到它竟然很重,我差点没拿稳。我们又去看演员穿戴的服饰。这些服饰精致而华丽,每一件都散发着迷人的光彩。看着演员们穿戴这些服饰,我不禁想:“他们除了要穿着厚厚的戏服,脖子上裹几层布,还有笨重的道具、沉甸甸的头饰。这么多的东西在身上,他们还要进行表演,真是太厉害了!”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的努力和付出令人敬佩!
  最后,我们来到戏曲表演剧场,演员们精彩的表演让大家赞叹不已!其中最受大家喜爱的是财神,只见他身穿金色戏服,手里拿着金元宝,仿佛带着无尽的财富和好运。大家争先恐后地伸出手,希望能抢到金元宝里的礼物。每个拿到礼物的同学都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仿佛得到了一件最珍贵的宝贝。
  今天的行程结束了,我深深感受到了戏曲神奇的魅力。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更加珍惜和传承戏曲文化,让它继续在人们心中绽放光彩!

  戏剧街之旅

  芙蓉区曙光路小学六(3)班 董家琦

戏曲演员表演曲牌《迎春》。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不同地方的戏曲有着独特的韵味和特色。在这次戏曲体验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

  欣赏《迎春》节目时,我很快就陶醉在悠扬动听的旋律中。当锣鼓声响起,热烈激昂的音乐仿佛在空中跳跃,让人的心情也随之激动起来。我不禁跟着节奏用脚打起了拍子,仿佛自己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京剧节目《梨花颂》给我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双层享受。演员的身姿轻盈自如,宛如一缕轻烟袅袅升起;唱腔优美圆润,婉转动听,情感细腻,令人陶醉!我仿佛置身于梨花盛开的花海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听到了大自然的呼唤。
  哇,《变脸》节目上演了,这可是最受欢迎的戏曲节目之一。这不是我第一次观看,但是每一次观看,我都会目不转睛盯着演员的脸,生怕漏掉一丝细节!然而,演员变脸速度很快,让我根本看不出任何破绽,只觉得演员演技高超,神秘莫测。

  看完精彩的节目,我们还参观了后台。很多时候,当我坐在观众席上欣赏节目时,好奇心会促使我猜想后台是怎么样的?演员在后台干些什么?今天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化妆师姐姐“打片子”,她告诉我这是用来调整演员脸型的。只见她先用榆树皮将发片梳顺,然后非常娴熟地凹出来一个个半圆的造型,非常好看。我还看到各式各样的戏服,盔、满、扎……这些头饰、衣裳看起来辉煌靓丽,端庄大气。我真想穿上试一试,好好过一把戏曲瘾!

  这次戏曲街之旅,让我对戏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更加热爱戏曲。我们一起努力吧,让戏曲文化在我们心中永远绽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长沙市芙蓉区曙光路小学五(2)班 陈心妍

“小戏骨”们走上舞台,向演员学习戏曲动作。

  说起戏曲,我们脑海中最先浮现的,可能是演员们咿咿呀呀的“唱念坐打”和经典的角色“生旦净丑”。这次,我参加“戏曲进校园”采风活动,走进剧院和戏曲,从招式到练功、从服装到妆容,第一次了解舞台背后的戏曲文化,更是体验到了戏曲演员的不易。

  采风活动中,我们参观了戏曲演员的化妆和服装区。戏曲演员化妆过程中有个环节叫“打片子”,就是指演员上台前脸上要贴九个片子。片子一般用真头发做成,用来调整脸型,然后用刨花水或者榆树液粘到脸上,这样可以让人物的妆容更真实、更顺滑。这样的片子夏天贴起来可能会觉得凉快,而冬天估计就有些痛苦了。在现场,我尝试了一下老生戴的胡须。胡须在戏曲里叫“满”,我戴的是“黑满”。别看就一个假胡子,可我戴在嘴上觉得它好重,就像增添了一个大大的负担,几乎不能开口了。想想戏曲演员们,不仅有“满”,可能还要戴假发、帽子等,在舞台上又唱又跳,真不简单。

  随后,我们观看了戏曲演员们精彩的演出。舞台上,演员们那韵味醇厚的唱腔、灵活优美的身段,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喝彩声。《花木兰》《变脸》《沁园春·长沙》等节目看得我目不暇接,演员们惟妙惟肖的表演、扎实的唱功、娴熟的身段,让我深感佩服。再看看他们那华丽的戏服、精致的妆容,在闪闪发光的舞台上格外耀眼,让剧中的主人公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我还上台跟一位演员姐姐学了一小段戏曲动作。别小看只是一个“女子出门”的场景,提脚、跨步、转身、舞袖、回头等都要注重细节。演员们在一招一式中,都要表达出戏中人物的喜悦与忧愁,真是耐人寻味。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次戏曲采风活动,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戏曲文化的魅力,也让热爱舞蹈的我爱上了戏曲。中华戏曲文化博大精深,一定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我为我们拥有这么优秀的戏曲文化而自豪。

  戏曲文化永传承

  芙蓉区曙光路小学六(2)班 王凌晰

“小戏骨”们和戏曲演员合影。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赴长沙戏剧街采风。

  我们乘车来到戏剧街,走进了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位正在用胶水梳发丝的姐姐。经过介绍,我才明白这叫“打片子”。打片子是将榆木皮制作成的胶液抹在发丝上,用手抹平、捋薄,再将发丝两端叠在一起,最后将精致的水钻装饰物安在上面,一个假发就做好了。只见姐姐拨弄起粘糊糊的榆木皮来,十分得心应手,这可是要经过不断训炼才能做到的。
  “盔头”在戏曲中也是一大亮点。盔头是用纸做出来的,上面的绒球、珍珠、额子、狐尾、翎子等各种饰物,都是一点一点精心制作成的。每一顶盔头都是天工巧夺、精雕细刻,有的如仙鹤在翩翩起舞,有的如白狐摇摆着蓬松的尾巴,有的如凤凰展开那华丽的羽翅。团长阿姨取出一顶凤冠,其精致的做工让人眼前一亮。听她说,每一件饰物都价格不菲,完成一件需要好几天时间。
  随后,团长阿姨把我们带进剧场。只见很多叔叔阿姨坐在台上,抱着乐器笑眯眯地迎接我们的到来。等我们都落座后,团长阿姨介绍:戏曲中音乐部分为两场,一是文场,一是武场。文场以管弦乐为主,主要是京胡、京二胡,还有乐琴、三弦、大阮和中阮。我看到叔叔阿姨们灵活的双手在一根根细弦间不停地跳跃拨动,弹指间一个个悦耳的音符缓缓飘出,时而灵动悦听,时而沉闷低缓。武场以打击乐为主,丝鼓在打击乐中是总指挥,其次是大锣小锣,小锣清亮,大锣沉闷。

  介绍完毕后,剧场声乐部的老师们给我们带来了一曲《迎春》。突然间,周围的灯全黑了,舞台上亮起一束白光,首先传来的是丝鼓的“咚咚”声,接着文场所有的管弦乐演奏起来,气氛热烈而欢快,不同的乐器声相互交融,让人感受到了春天到来,我仿佛看见了一幅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的场景。

  优秀的中华戏曲文化,值得我们永远传承下去!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life0731.com/read-36565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长沙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长沙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