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让金融、科技、产业共生共舞共赢

长沙晚报网2023-11-24  35

导读: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黄荣佳 冯茜宁金融活,科技强,产业稳。第六届湘江金融论坛11月22日在湖南湘江新区湖南金融中心举行,来自政产学研金各领域的杰出代表齐聚湘江之畔,大咖论道,以科技、金融、产业为关键词,闪耀智慧光芒的观点激荡出金融赋能创新创…

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黄荣佳 冯茜宁

金融活,科技强,产业稳。

第六届湘江金融论坛11月22日在湖南湘江新区湖南金融中心举行,来自政产学研金各领域的杰出代表齐聚湘江之畔,大咖论道,以科技、金融、产业为关键词,闪耀智慧光芒的观点激荡出金融赋能创新创业的无限可能。

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体系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

今年10月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将金融工作上升到更高战略高度。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在第六届湘江金融论坛上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建言献策,他研判,当前以科技创新和现代金融双轮驱动的经济发展时代已经到来,与金融强国相适应的金融一定是现代金融,而不是传统金融。

吴晓求说道,现代金融的四个元素和特征非常重要,也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关键所在。一是稳健合规、风险可控的银行体系;二是透明、可期、有投资功能的资本市场;三是功能多元、国际化的金融体系;四是包容、进步、创新的监管体系。其中,打造透明、可期、有投资功能的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的基石和核心;完成中国资本市场转型,是建设金融强国最重要的改革工作。

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的背后,是澎湃不息的金融活水。眼下,湖南湘江新区正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在湖南金融中心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体系。

从湖南金融中心获批全国财政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区,到建设湖南省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基金集聚地湘江基金小镇,从全国第三个出台金融科技专项政策的区域,到全省第一批QFLP试点区域,再到今年6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培育中心(中部地区)在新区挂牌成立,湖南金融中心打造立足中部、辐射西部、全国一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步伐铿锵有力,立足“科技普惠金融”定位,打造了“持牌金融+金融科技+基金+专业服务”的产业格局,汇集长沙银行、三湘银行、福米科技、湘江盛世等1200余家企业。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党委委员、秘书长陈春艳十分看好湖南湘江新区,她说:“湖南湘江新区作为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是先进制造聚集的现代产业重地、创新活力涌动的科技创新高地、国家战略叠加的投资兴业福地。”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创新是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资本是实现科技产业孵化的关键要素。陈春艳认为,私募股权创投基金连接着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是实体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其投早投小、投科技的特点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天然优势。同时,在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私募股权创投基金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的关键抓手。

位于湖南金融中心的湘江基金小镇,已成为湖南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的“大本营”,入驻私募基金企业937家,其中聚集私募基金管理团队289家,设立基金545支,认缴总规模3903亿元。湖南湘江新区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湘江说,湘江国投针对入驻企业和被投企业打造了全流程服务,让投资机构、被投企业安安心心聚焦主业,把业务做大做强。

推动科技金融“双向奔赴”

科技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

当下,湖南正以全省之力、以非常之举推进“4+4科创工程”建设,加速着力构建湖南现代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引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拥有全球第三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享有“中国工程机械之都”“智能制造之城”的长沙也吹响了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号角。

在此背景下,此次论坛的举行恰逢其时,在高端智造创新投资发展论坛上,两个圆桌对话环节,分别聚焦“科技创新引领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金融投资助力高端制造业提质增效”,探讨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可行路径,为新区乃至湖南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加快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贡献“金点子”。

湖南湘江新区作为湖南省科创资源最多、创新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以全省5‰的土地创造了8%的GDP;科技创新激情澎湃,全省“四大实验室”布局新区。眼下,正依托湘江科学城,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核心引领区,成为先进制造聚集的现代产业重地、创新活力涌动的科技创新高地。

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到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其背后是科技创新的成果。无论是北斗卫星在“深空”遨游,起重机向天空“竖立”,盾构机向“深地”挺进,C919商用大飞机逐梦苍穹。还是助力神舟飞天、嫦娥探月、祝融探火、天问问天……在这些国之重器振翅高飞的背后,都有新区的科创力量为其助力。

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重点在于金融如何找准与科技之间的“位置”。

今年6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培育中心(中部地区)在新区挂牌成立,新区积极联合上海证券交易所建立起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培养培育培训体系,为中部地区科创企业打造“孵化港”“成长营”“加速器”,去年新区实施科技创新与平台项目222个,投资完成率高达129%……

同时,科技创新不仅是“高精尖”企业的主攻阵地,也是具有“五六七八九”特征的中小企业深耕的领域。正是洞悉了这一点,在今年5月,新区出资200亿元,成立人才支持基金、科创引导基金、产业引导基金、上市企业投资并购基金和重大项目专项基金组成的五类产业发展基金,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生态,湘江国投作为唯一基金管理机构,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及乘数效应,实现增量母子基金群规模500亿元,汇聚形成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群。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做好金融赋能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要找准小切口。”湘江国投董事长欧阳湘江在此次论坛上接受采访时表示。湘江国投在资本精准赋能科技创新当好“引导员”,着力解决科技创新的资金问题,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助力新区乃至全省的科创和产业发展。

对于科技创新而言,金融是助推器,实现创新发展需要科技与金融的“双向奔赴”。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创中国”金融科技产业服务团首席科学家郑志明所言:“基础创新含义深刻,其核心是要建立现代技术科学体系,实现现代科学与现代工程技术的深度融合。对金融体系而言,就是实现现代科学和金融体系的深度融合。”

掀起高质量发展新浪潮

以金融为基底,加速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兴旺,三方共舞绘就湘江西岸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图景。

上市公司是衡量区域经济形势的“晴雨表”,更是反映区域产业的发展活力。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增两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华曙高科、航天环宇均位于新区。目前,新区上市企业达53家,占全市61%、全省37%,成为名副其实的上市企业摇篮。

新区澎湃的产业活力,从公布不久的全省上市后备资源库名单中,也可窥见一二。全省共有914家企业拟入库,其中长沙市入库企业以259家的数量、28.34%的占比位居第一,新区直管区有75家,占长沙市上市后备企业近三分之一,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同时,这75家企业中,制造业、互联网、医疗医药行业居多,科创板后备库企业共37家,占总数的一半。

新区企业频频登陆资本市场,上市企业“后备军”持续扩容,反映的正是新区深入推进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和“岳麓登峰”行动,以金融撬动资本,打造科创企业培育体系,带动金融、科技、产业共舞的结果。

在此次湘江金融论坛上,正式发布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企业品牌培育指南》(简称“《指南》”),并启动IPO企业品牌辅导计划湖南专项行动,再次为新区乃至湖南的产业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中国财富网副总裁张春艳介绍:“《指南》标准由中国财富网发起,联合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浙商证券等行业权威机构和领先企业共同研究制定。通过科学手段对品牌战略规划、品牌价值创造、品牌传播管理及品牌建设成熟度等多维度进行分析、辅导,为企业IPO期间的品牌建设提供一套标准化、流程化、专业化的服务,帮助企业构建与其定位相匹配的公共形象、舆情环境、生态格局和话语体系,提高品牌溢价能力、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稳健助推企业IPO进程,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同步启动的IPO企业品牌辅导计划湖南专项行动,由中国财富传媒集团与高新创投集团联合开展,通过搭建品牌与资本市场链接的广阔平台,帮助企业挖掘品牌中蕴藏的财富密码,助力营造健康积极的市场环境,驱动湖南产业不断升级,更好服务湖南省“金芙蓉”跃升行动计划。

纵览新区热土,拥有43万余家市场主体,27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了工程机械、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构建起以湖南金融中心为核心的现代金融生态;域内高校、研究所、实验室云集,加快推进湘江科学城建设……

兼具培育科创企业的优质土壤、金融资源聚集的源头活水、产业发展的广阔天地,新区蹚出了一条“金融、科技、产业”共生共舞共赢的成功之路。


大咖观点

基础创新的核心是建立现代技术科学体系

回顾我国科技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近年来国内原创能力不足的关键核心问题,根源都在于基础创新能力的不足,而基础创新含义深刻,其核心是要建立现代技术科学体系,实现现代科学与现代工程技术的深度融合。对金融体系而言,就是实现现代科学和金融体系的深度融合。

做好金融就要充分考虑金融风险,研究金融风控问题。做好金融风控研究,要注意金融风险是如何从小尺度的变化、演化传导出来的,通过小尺度的金融行为,分析捕捉金融风险在不同尺度上的传递模式,这种传递模式对于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当前火热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例,当前科技人才应具备系统性思维。对于当前的科研工作者而言,不具备系统性的思维就很难理解现代科学,也就很难做好当前需要的科技创新。而高端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对于当前我国实现现代科技领域基础创新影响巨大。

当前中国现代高等教育改革应当从现代科学教育改革中起步。为了能更好地应对如今对基础创新领域的需求,应高度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创中国”金融科技产业服务团首席科学家 郑志明


与金融强国相适应的金融一定是现代金融

与金融强国相适应的金融一定是现代金融,现代金融有四个元素。

一是要有稳健、合规、风险可控的银行体系。金融体系稳的基石在于商业银行和类银行,在世界范围内看,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是风险可控的。

二是透明、可期、有投资功能的资本市场,这是现代金融的基石和核心。如果没有一个透明可期、良好成长性的资本市场,现代金融体系难以建立。中国的银行体系无比强大,但是仍需加快资本市场改革、转型。

三是功能多元、国际化的金融体系。金融强国的金融,除了融资,更重要的是财富管理,以及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安全便捷的智库体系和所有权分割、有信息引导的资本流动,这些都将是金融强国中现代金融的功能。同时,金融必须是开放和国际化的,在金融的开放和国际化中最重要的是两点:一是金融体系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二是人民币的可持续交易和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是中国走向金融强国的唯一路径。

四是能够包容、创新的监管体系。金融的发展和创新永远是第一位的,金融强国的动力来自于金融创新和发展,同时又不能让它像脱缰的野马,监管要跟上,同时要不断地更新监管理念和标准,通过规范监管,推动中国金融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吴晓求


推动基金赋能科创产业

湖南湘江新区作为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是先进制造聚集的现代产业重地、创新活力涌动的科技创新高地、国家战略叠加的投资兴业福地。

私募股权创投行业发展态势平稳,在拓展直接融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2023年9月末,在协会完成登记的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1730家,管理基金数量152985只,管理基金规模20.81万亿元。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广泛布局科技领域,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热度较高,对初创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的数量和金额逐年提升,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软件和集成电路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投资热点。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突破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是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而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的关键抓手。

资本市场是服务科技创新的金融枢纽,基金业协会将在证监会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落实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各项工作部署,不断推动完善制度机制,改进行业服务水平,提升自律服务能力,持续优化基金业支持科技创新的生态环境。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党委委员、秘书长 陈春艳


建立科技项目展示中国云平台

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得到显著提升,但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当前科技转化率不高,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创业热情不足、学校基金会规模较低、国内孵化器和加速器功能单一、职业经理人缺失、科研成果含金量不足。

要建立一个展示科研项目的科技中国云平台,既能让科研项目在社会面前展示,也能让投资机构找到科研项目。同时,还要大力培养职业经理人这种复合型人才,为科研成果成功转化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创投机构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很多资源,帮助企业管理、人才推荐、资本运作、市场营销等方方面面提供支持。作为股东,创投机构可以更深入地介入到科创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中来,提供更多的资源赋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 倪泽望


科技创新正成为能源转型的内驱动力

目前,我国智能电网技术和新型储能技术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进入商业化示范阶段,虚拟电厂、智慧能源站等各类新技术、新范式、新业态正加速推动能源产业变革,推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作为一个创新型企业,最重要的是要实现科技创新成果从试验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近三年,中国电力及所属新兴产业企业新开展研发项目699个,掌握专利增加469项,增加创新成果325项。这些科技成果正在从实验室落地到工厂,赋能中国电力打造绿色低碳、多链协同“生态圈”。

思想是创新行动的先导,创新是多维度、宽领域、建设性地协同融合,人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作为创新最大的资源。

期待中国电力能够来到湖南,来到长沙,让中国电力的产业、研究院落地长沙。

——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国微能网创新平台常务副主席 贺徙


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黄荣佳 冯茜宁 整理报道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life0731.com/read-35931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长沙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长沙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