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特别“有味”之处

长沙晚报网2023-07-04  32

导读:梅元  王平生于长沙,长于长沙,家住开福区松桂园的他一直在“注视”长沙,用琐小细微的笔触“触摸”长沙,书写长沙故事。  王平在2021年10月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倒脱靴故事》,这本书让王平从一条小巷走进历史与人性的深处,由此书, 我…

   梅元

  王平生于长沙,长于长沙,家住开福区松桂园的他一直在“注视”长沙,用琐小细微的笔触“触摸”长沙,书写长沙故事。


  王平在2021年10月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倒脱靴故事》,这本书让王平从一条小巷走进历史与人性的深处,由此书, 我们亦可体味长沙市井百态。

  这本书让我们知晓王平的祖父王时泽,王时泽1882年出生,1902年秋考入善化学堂,1904年春赴日本留学,结识了秋瑾,两人意气相投,成为至交。1911年回国,在上海策动了海军舰队起义。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起,历任青岛海军学校校长、青岛市公安局局长。1940年脱离政界,携全家避居湘西边城凤凰。解放后,被聘为湖南省文史馆馆员。让王平对祖父刮目相看的地方在于,祖父曾成功动员祖母赴日留学,后因祖母不适应那里的生活而作罢。王平的父亲一直在工厂上班,一个星期回家一次,每月工资五十几块钱,生活异常拮据。父亲年轻的时候过了一段时间的优越生活,上过大学,学统计专业,会唱英文歌、吹口琴,写得一手漂亮的字。

  小学六年级时,王平患骨结核病,开始变得自卑而孤独。骨结核虽不是不治之症,但可能会导致瘫痪,或者需要截肢。王平在医院做了三次手术,病情才慢慢好转。患病的那段时间,他每天躺在床上看书、睡觉,醒来又看书。自小小巷的生活环境,加上刻骨铭心的患病经历,让他对寻常百姓的生活体会分外深刻,这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积蓄了丰厚的生活底蕴。

  1970年,王平结识了50多岁同在街道工厂做工的诗人彭燕郊,并成了忘年之交。他们在一起偷偷地聊小说、聊诗歌、聊梦想,用手摇唱机听黑胶唱片,读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读狄更斯的《双城记》以及美国“嚎叫派”诗歌,欣赏俄罗斯的绘画作品。这样,他渐渐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祖父的传奇人生、开明思想和父亲的好学多思、多才多艺深深地影响了王平。2016年王平开始写小说《倒脱靴故事》,他把祖父和父亲的故事写进了书里。

  王平的《倒脱靴故事》与其说是小说,倒不如说是他的自传,这里有他生活的影子。“倒脱靴”是长沙一条小巷的名字,位于长沙南门口磨盘湾旁,王平从小生长在那里。王平以丰富的细节和细心的观察,让出现在倒脱靴里的至亲、长辈、房东、邻居、友人、同学和陌生人,这些最底层的“小人物”,他们的悲喜愁苦,他们的歌哭笑泪,一一呈现在纸端,为我们展现了人性的鲜明与晦暗、历史的正面与侧面,是长沙老城市井生活的生动呈现。

  2022年,该书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出版家钟叔河先生特为本书撰写题记:“王平写长沙,倒脱靴故事。我亦老长沙,乐见为题志。寒暑惊天变,冷暖感人情。滴汗和墨写,升斗小民心。见微可知著,长吁思古今。”何立伟评价说:“王平对市井百态并时移世变深有体味,又善于从日常琐细中一叶窥秋。他写长沙的小街小巷,乃《清明上河图》一般长卷,徐徐展开时,人物嘴脸皆跃然纸上。一街的黄昏油烟子,一街的夏夜的竹床,同竹床上淡淡的星光,有味有味。读他的文字,常惊异于他从杯水微澜里,道出人生短暂而卑微,历史绵长而雄霸。”

  其实,王平早年亦写小说,出过《王平小说》甲种本、乙种本,“甲种本”“乙种本”这样极富特别含义的字眼,他随随便便说用就用了,仅此特立独行的行事风格,就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暮雪碑林》中,王平写“我”和老表去碑林,两个人无话找话讲:“他说五月是春天十月是秋天。我接着说十二月是冬天。他说是呀是呀,冬天太冷,何况落雪呢?我说倒也是,春天秋天都没有冬天冷,也不落雪。”这些看似毫无意义的废话,琐小、流俗,却恰恰写出了两个勉强相处的人的无聊和无奈。钟叔河说,这就是王平特别“有味”之处了。这是从广阔的生活和悠久的历史中自然形成的一种伟大和优雅,非一般为文者所能达到的。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life0731.com/read-31265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长沙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长沙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