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谷车

长沙晚报网2023-06-30  29

导读:叶林  去年暑假的一天,骄阳似火。我来到一个民间生活记忆馆,遇到一位从广州来长沙游学,刚上一年级的小姑娘,名叫小北。她穿着粉红色的公主裙,美得像个芭比娃娃,古老的藏品和玲珑的她,同时吸引着我,于是,我和她成了一对参观记忆馆的临时搭档。  小…

   叶林

  去年暑假的一天,骄阳似火。我来到一个民间生活记忆馆,遇到一位从广州来长沙游学,刚上一年级的小姑娘,名叫小北。她穿着粉红色的公主裙,美得像个芭比娃娃,古老的藏品和玲珑的她,同时吸引着我,于是,我和她成了一对参观记忆馆的临时搭档。

  小北蹦蹦跳跳地把我带到了风谷车面前。身材高大的风谷车,比我还高出一头。小北对这个皮实的家伙,从里到外都感兴趣,拿着单反照相机从各个角度拍照。这时,从门外进来一位穿着志愿者马甲、走路摇摇晃晃的姑娘,她说:“我是这里的讲解员。”我和小北不约而同地请她讲讲风谷车。

  “风谷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种分离水稻及其它农作物杂屑的木质传统农具。它的顶部有个梯形的入料仓,农民把晒干了的稻谷倒进去,它木制的圆形“大肚”里藏着叶轮,摇动手柄转动风叶,扇出的风扬起谷物,把草屑杂碎和瘪谷从侧面吹出去,筛选出来的谷粒则从下面的漏斗进入箩筐,农民再将金黄饱满的劳动成果挑回粮仓。”听她讲解,我仿佛见到了农民丰收的景象,闻到了稻谷的清香。

  我的爷爷是老家方圆百里有名的木匠,听亲戚说,爷爷最拿手的就是做农具,尤其擅长使用榫卯工艺,他做的犁和风谷车,特别好用。在经济困难的年代,他凭着木工手艺养大了九个子女。作为木匠的后人,我可以想象“前腿弓,后腿蹬,硬着腰杆挺着胸,不摇不摆照直攮”的师傅,刮拉凿砍锛制作一台风谷车艰苦细致的过程。他们都是鲁班技艺的传承者,不仅凭手艺养家糊口,更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风从远古吹到今,谷来自大地,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收割机已经取代了古老的风谷车。风谷车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矗立在农舍一角,我仔细打量着前辈留下的作品,心里有种莫名的感动。

  热浪一阵阵袭进农舍,讲解员的头发被汗水浸湿,紧紧贴住她的脸颊,红马甲把她的脸衬得发红,她每讲一句话,都很用力,面部表情时不时出现变形,脸色也变得越来越红。她的声音像从风谷车里飘来的风,有种特别的魔力,牢牢地抓住我们的耳朵。

  讲解员的声音再次传来,她说:“进入风谷车的稻谷,如同身处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人们,需要不停地向前通关成长。第一关拋弃裹挟在外表的轻佻浮躁;第二关淘汰肉眼难以分辨的干瘪不实;第三关留下的,才是健康饱满的有用之材。”她娓娓道出了风谷车的启示,我们在思考的同时,就想进一步了解她。

  她告诉我们,她是个先天性脑瘫患者,一出生,不仅运动功能受损,还伴有语言功能障碍。现在的她,已经取得大专文凭,加入了宁乡市作家协会。她从小喜欢读书,知识改变了她的命运。在这间民间生活馆里做讲解员,她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来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所以特别珍惜。在她精彩讲解的背后,是她无数次地擦拭灰尘,抚摸粗糙的木纹,用心跟它对话的场景。

  记忆馆中的风谷车,还有那位朴实上进的姑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离开之前,小北给她和风谷车拍了一张合影,定格了一个美丽的瞬间。照片中的她,躬身微笑,像一株沉甸甸的稻穗。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life0731.com/read-31118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长沙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长沙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