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助攻 长沙科普场馆掀起“研学热”

长沙晚报网2022-08-28  81

导读: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运源 实习生 刘俊麟 通讯员 褚维坊  “我们场馆从周二到周日每天都是人气爆满,所以只得限流控制在两千人左右。”近日,隆平水稻博物馆公共服务部部长刘昱希介绍说。记者连日走访了解到,在“双减”政策加持下,加上持续高温,今…

今年暑假期间,前来湖南省科学技术馆参观体验的人气十分火爆。除署名外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运源 实习生 刘俊麟 摄影报道

省科技馆,小朋友在体验虚拟驾驶。

在省科技馆展厅,父子一起了解轨道交通新科技。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运源 实习生 刘俊麟 通讯员 褚维坊

  “我们场馆从周二到周日每天都是人气爆满,所以只得限流控制在两千人左右。”近日,隆平水稻博物馆公共服务部部长刘昱希介绍说。记者连日走访了解到,在“双减”政策加持下,加上持续高温,今年暑假隆平水稻博物馆、湖南省科学技术馆(简称“省科技馆”)等一批科普场馆人气格外火爆,吸引不同年龄的人群前往参观体验,尤其是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科普场馆成为避暑和长见识的“新去处”。

人气旺,参观科普场馆比以前难预约

“之前提前一天就能预约到周末的门票,现在提前两天都不一定能预约到。”今年8月初,市民李女士第三次带外地来长游玩的亲人,去省科技馆打卡,没想到人气太火爆,连续约了几次才成功。

  这也从省科技馆公共服务部工作人员周亚煜的反馈中得到印证,同样每天限流3000人,今年暑假打电话和来现场咨询的人明显增加。

  近日,记者来到省科技馆,尽管已是下午4点多,但场馆内依然人来人往,时不时可以看到志愿者老师带领学生团队参观体验,开展社会实践。孩子们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带着闯关任务,在轨道交通、信息港湾、地球家园等展厅完成探秘之旅。“这个球能够自己从下往上走,我开始只是觉得有意思,看了旁边的说明才知道这个东西是由于轨道夹角的存在,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博才梅溪湖小学的张睿博在参观了“重心与稳度”展品后告诉记者。

  在隆平水稻博物馆,记者同样看到了火爆一幕。领队老师拿着一叠草帽,带着一群穿着黄马甲的小朋友有序进入展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孩子们在这里,可以了解水稻发展历史、中国水稻科技,与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中国农业科学家群体来一次精神互动。刘昱希说,这类社会实践活动在馆里已经成为新常态。

  天仪航天科普基地虽然因为场地限制,不能像省科技馆和隆平水稻博物馆等大型科普场馆一样常年对外开放,但只要一开团,同样瞬间报满。在这里,可以参观卫星工厂、体验卫星装配、进行卫星任务实操、认知天联网等,很受高中生群体的青睐。

在隆平水稻博物馆,领队老师带着小朋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隆平水稻博物馆参观的游客。

科普助力“双减”,常规展览外还有特色活动

  今年暑假,科普场馆为何这么“热”?多家科普场馆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提到了“双减”政策的实施,认为学生从繁重的作业和学科培训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事。加上不少学校布置了社会实践活动,受疫情和高温影响,科普场馆成为不少学生的新选择。为此,各科普场馆也拿出了“大招”。

  省科技馆除了常规的展厅开放外,增加了“仰望星空”天文科普主题展、“周末科学营”和“小小辅导员”暑假班等特色活动。以“周末科学营”为例,其面向7-12岁小朋友,通过制作西游记小皮影了解光传播原理;通过拼接骨骼了解身体骨骼以及如何维护骨骼健康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超爱这个科学营,就是很难预约到”。

  “为了让大家来了能真正有所收获,我们的活动都突出沉浸式互动体验,同时将工作日的闭馆时间由下午4点推迟到5点,另外针对特殊人群还开通了线下预约通道。”省科技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7月4日至8月28日不执行周一闭馆的规定,每日持续开放不间断。”这是长沙航空科技体验中心暑假期间的新规定。该中心还针对青少年推出了特色营地活动——蓝色魔力飞行夏令营:做小小飞行员,模拟驾驶通航飞机;学会无人机操纵,动手制作航模并参与试飞;开展航空体能课程提高身体素质。这种激发孩子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热情的研学实践活动,吸引数十所学校的学生纷至沓来。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6月地铁6号线的开通,串联起多家科普场馆,也助推了人气的增加。带着小孙孙从河西前来隆平水稻博物馆参观的伍女士说,“坐小车晕车,坐地铁从家门口直达,很方便。”与伍女士同行的还有两位奶奶带着小孙子。

天仪航天科普基地今年暑假开展的2022年卫星工程训练营活动中,高中生们在组装卫星。长沙晚报通讯员 颜翔 供图

天仪航天科普基地2022年卫星工程训练营活动中,高中生们在组装卫星。长沙晚报通讯员 颜翔 供图

天仪航天科普基地2022年卫星工程训练营活动中,高中生们在了解中国航天科技。长沙晚报通讯员 颜翔 供图

播撒科学种子,科技的重要性成普遍共识

  在参观科普场馆的人群中,记者多方采访发现,除了最为主流的中小学生外,学龄前儿童和大学生逐渐多了起来。

  “这反映了家长对科技知识的普及更加重视,相比在家玩手机,现场体验获取的知识来得更直观和深刻。”多家科普场馆的负责人表示,这种变化带来的明显感受是:以前要到外面去宣传发动大家来馆里,现在是大家主动来,“科技重要性”在普通民众中有了更多共识。

  来自贵州的叶先生在湖南做水果生意,只有小学文化的他暑假带着读初中的儿子和读小学的女儿前来省科技馆打卡,虽然他对很多展品不明就里,但知道“这些东西对小朋友很有用”。同样,来自衡阳的卓先生带着4岁的女儿来省科技馆,有意培养孩子科技方面的爱好。“她对科技的东西特别感兴趣,一来到这里就很兴奋,我认为这里面的很多体验设施能够启发小孩子的智力。”卓先生说。

  带着女儿全程绿色低碳出行,打卡市区13家科普场馆,是某市直部门罗先生今年暑假休年假的最大收获。“我家孩子才8岁,有些东西可能看不懂记不住、领会不了,但她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去触碰,能产生最直观的印象。在她脑海中留下的那很小一部分就是一颗颗种子,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刻生根发芽。”他告诉记者。

  谁说高中生只能待在书本堆和教室里,天仪航天科普基地就有很多高中生游客。基地负责人颜翔感慨:学生从学业包袱里解脱,主动走出来,对职业和未来思考得更多了,他们主动了解航天工程师,到基地来做职业规划,也证明着中国航天的影响力在逐步提高。

  8月初,该基地开展了2022年卫星工程训练营活动,参加活动的有55名横跨三个年级多所学校的高中生。“活动培养了我的团队协作精神,并且让我对航天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我平时是一个特别喜欢航天的人,这次活动让我更加喜欢这份事业”“平时很少有机会了解这些前沿科技知识,这次活动让我增强了责任感,对中国航天的未来也有了很大的信心。”活动结束后,学员们分享收获时说。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life0731.com/read-13474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长沙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长沙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