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矿车地下千米作业,司机地上轻松操控

长沙晚报网2022-08-16  103

导读: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运源 实习生 刘俊麟 通讯员 朱文敏  司机坐在舒适的空调房里操控,铲运车在地底1000米处来回铲运矿石;矿山运营人员通过三维可视化系统,随时随地监控地下矿山每个环节的运营情况,比在地下看得多看得远……这是近日记者在长…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运源 实习生 刘俊麟 通讯员 朱文敏

  司机坐在舒适的空调房里操控,铲运车在地底1000米处来回铲运矿石;矿山运营人员通过三维可视化系统,随时随地监控地下矿山每个环节的运营情况,比在地下看得多看得远……这是近日记者在长沙市智能矿山技术创新中心看到的一幕幕。

  “未来,采矿行业将不再是传统的‘傻大黑粗’,而是一份‘光鲜亮丽’的职业。”长沙迪迈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迪迈科技”)副总经理、长沙市智能矿山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毕林说。

  研发

  敢啃“硬骨头”,在国内率先实现地下无人驾驶

  近年来,智能矿山火热,华为、腾讯、百度等行业大佬纷纷入局。

  2020年,市科技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长沙市技术创新中心认定和管理办法》,明确用3~5年时间在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布局100家左右技术创新中心。长沙市智能矿山技术创新中心成为首批立项项目,依托迪迈科技建设。

  智能矿山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是“无人化”,危险的地方不要有人或者少人,让装备去干。与诸多企业关注露天矿不同,长沙市智能矿山技术创新中心延续了迪迈科技一贯的研发思路——用关键技术去解决传统采矿行业的痛点和矛盾,保障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益,更多瞄准了地下矿。拿无人驾驶来说,目前多家企业已在露天矿实现应用。但地下无人驾驶,迪迈科技却是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

  地下无人驾驶难在哪里?在地面上实现信号传输和精准定位,有通信基站和北斗导航系统,但进入地下数百米甚至上千米就接收不了任何信号。无人驾驶需要地图指引,城市道路和高速路可以多年不变,但是地下矿山的场景时刻在变,电子地图也在不断变化。准确获取足够的数据来更新场景,辅助无人驾驶,成为难中之难。

  “我们基于WiFi及UWB(超宽带)技术自主研发了一系列数据传输和位置感知设备,以及定位基站,一样能在地下进行精准定位。”毕林介绍。

  记者在该中心展厅看到,依托这些技术,工作人员坐在舒适的驾驶位上,像玩游戏一样转动方向盘,操控着铲运车在地底下奔走忙碌。

  “现在司机不用去地下了,坐在地面办公室就可以操控井下1000米的铲车,成果已在甘肃和云南等地的矿山运用。在地下矿山实现无人驾驶,我们是国内第一家。”迪迈科技产品经理彭平安博士自豪地说,铲运车实现无人驾驶不仅解决了人员的安全问题,还提升了生产效益,在地面上一个人可以管理2到3台车。

  目前,中心团队正在推动凿岩台车的无人驾驶。作为爆破和掘井打孔的作业最前端,凿岩台车所在的地方也充满危险。届时,通过软件平台把每个炮孔的坐标传递给凿岩台车,人只需要遥控将凿岩台车开到指定位置,它就可以自主完成打孔任务。

  应用

  建立“神经中枢”和“大脑”,指挥“手”“脚”协同并用

  以后司机可以不用下井了,研发人员是否也是在地面就能轻轻松松完成成果产出呢?恰恰相反,在接受记者采访前几天,毕林和团队还去矿山井下呆过一段时间。无论你是教授,还是海归博士,在该中心搞科研,去井下跟一线采矿工人摸爬滚打是家常便饭。

  “只有干过采矿,才能更好解决采矿过程中的难题。离开实际场景,所有的算法和技术都是空中楼阁。”毕林这样说。

  正是懂得实际场景,经过多年攻关,去年该中心团队喜获两项大奖——“地下金属矿生产作业链协同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获2021年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露天矿数字化生产作业链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获2021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其中,“地下金属矿生产作业链协同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攻克了“矿山生产作业数据持续精准快速获取和多源异质数据集成管理”“井下环境和作业工况可视化集成管控”,以及“全作业链生产过程实时调度”等核心难题,相关技术与产品已在玉溪矿业、迪庆有色和中色非洲等130余家矿业(集团)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推广应用,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降低了生产和安全成本,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仅4家企业近三年就新增利润11.81亿元。

  矿山开采的工艺过程复杂,涉及地质建模、储量计算、勘采设计、采矿作业等多个环节,需用到各类智能装备。“这些环节和装备就像人的‘手’和‘脚’,我们设计了一个全生产作业链协同系统,相当于建立了‘神经中枢’,然后提供‘大脑’,把所有环节串联起来,指挥‘手’‘脚’协同并用,各司其职。”毕林介绍,项目革新了金属矿山的作业模式,让管理更简单、作业更高效、安全更可靠。

  如今,运用这些成果,矿区矿源的位置和富存情况可以提前判知;井下灾害提前感应预警,多个矿区及时消除重大安全隐患;通过三维可视化系统,不用下井成为“井底之蛙”,在地面就能将井下的每一个环节看得清清楚楚,发现问题部分远程操控即可解决……

  目标

  构建智能化采矿云平台,在云端就能开采运营

  智能矿山市场万亿级,中国这个矿业大国正在慢慢变成矿业强国。跟随“一带一路”建设,中国的矿业集团公司参与了沿线国家的矿山开采,对智能矿山的要求越来越高。该中心长远的目标是构建智能化采矿云平台,以实现不用去现场,在云端就能开采运营。

  在毕林看来,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相应的技术支撑,而长沙有着很好的生态链,不仅有多个服务于矿山的科研院所,还有研发生产智能装备的工程机械知名企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说到采矿,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环境恶劣,所以采矿专业基本上是全班没有一个女生。我们向往的就是改变目前的生产、作业和管理模式。我常跟身边人开玩笑,如果有一天坐在一起聊天的采矿人中,有三分之一是女性,就说明智能矿山做得很好了。”毕林笑着说。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life0731.com/read-11632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长沙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长沙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