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代购易引发纠纷,消费者应擦亮眼睛

环球网2022-03-10  217

导读:案件背景:在贸易全球化和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人通过“海淘”的形式直接购买海外品牌产品。各大电商平台上数量众多的店铺标榜其标销售的是海外正品,并以海淘产品与国内产品的价格差作为卖点,吸引消费者前来购买。现实中以“海淘”形式销售的产品…

案件背景:

在贸易全球化和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人通过“海淘”的形式直接购买海外品牌产品。各大电商平台上数量众多的店铺标榜其标销售的是海外正品,并以海淘产品与国内产品的价格差作为卖点,吸引消费者前来购买。现实中以“海淘”形式销售的产品中存在大量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情况。一般消费者在购买时很难甄别产品的真假,容易落入消费陷阱。

基本案情:

李某是一名很爱美的90后女孩,2018年10月,偶然通过微信添加了刘某为好友。刘某每天发布奢侈品牌箱包、项链、护肤品等信息,声称自己定居加拿大,在全球均有合作伙伴,可长期代购到各类超低折扣奢侈品正品及限量款,并一再在朋友圈声明“所卖货品都是正品,假一罚十”。

不同于其他代购,刘某在朋友圈发布商品照片时均有添加海外位置信息,并经常晒出买家秀,清一色好评如潮。经过一段时间细心观察,李某觉得刘某的代购比较“靠谱”,就想尝试让其带货,先后两次向刘某订购了两款奢侈品牌的项链与手镯。李某终于收到了心心念念的项链,可拿到专柜一对比,竟发现在设计、质感上与专柜商品差异很大。今年1月初,李某将该项链拿去鉴定。鉴定报告中载明“送检样品不符合XXX品牌制造商公示的技术信息与工艺特征”。气愤的李某多次与刘某微信沟通退款事宜,刘某虽口头答应,但退款一直未落实。无奈之下,今年3月28日,李某向其所在地法院起诉。

案件结果:

刘某委托其父作为诉讼代理人参与调解,刘父告知法官,刘某其实是个“中间商”,实际并未为客户直接代购过商品,只是借着国外定居的身份之便,发布相关商品信息并接受订购,而发货的都是她的上家,其本人赚取部分酬劳,对商品的质量实际上也并不知晓。考虑到刘某仍在国外,疫情期间参与诉讼不方便,法官组织原被告双方通过移动微法院达成了调解协议,刘某退还货款并赔偿李某损失人民币5000元。

律师分析:

首先,“微商”的电商模式存在先天的风险。微商平台的经营者信息不透明、商品信息真假难辨、售后服务缺乏保障。在没有第三方平台核验的情况下,消费者仅仅因为对“微商”通过社交平台发布的消息付诸信任、然后以个人转账形式完成交易,在产生纠纷后很难追款。

其次,一般消费者也难拥有识别产品真假的专业经验,在今天不论是购物小品、物流单都很容易伪造,消费者买到假货的概率并不低。而一旦因为产品真假问题发生纠纷,消费者维权的难度较大,第一关要证明产品质量存在问题,第二关要获得交易对方的真实身份信息及联系方式。如果没有这些基础信息,消费者无论通过诉讼还是投诉去维权,都很难通过立案。

在此提醒普通消费者,通过“海外代购”形式购买商品时要多擦亮眼睛,在购买前最好能够做到几点:第一,了解该产品的正品验证方式,最好是能够通过品牌方的官方渠道能够验证;第二,避免以个人转账形式完成交易,最好是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进行交易;第三,提前了解清楚退货的条件、流程及周期,做到心里有数;第四,务必保留相关聊天记录、付款记录,注意产品的物流信息,保全相关证据,以便未来维权之需。

律师介绍:王亚西,元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本文来自“环球网”,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life0731.com/read-4963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长沙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长沙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