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实质性进展推进 资本市场制度型双向开放提速

环球网2022-03-08  218

导读: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持续深化,成为部分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从“十四五”规划纲要到证监会2022年系统工作会议,一系列关于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的部署逐渐落地,A股市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对内深入推动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对外不断拓…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持续深化,成为部分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从“十四五”规划纲要到证监会2022年系统工作会议,一系列关于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的部署逐渐落地,A股市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对内深入推动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对外不断拓宽投资渠道,将进一步打造我国独具吸引力的资本市场环境,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2月11日,证监会发布了修订后的《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监管规定》,此次修订拓展了参与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境内外证券交易所的范围,境内方面,将深交所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纳入,境外方面,从英国拓展至瑞士、德国市场。这也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型双向开放再迈新步伐。

去年12月,证监会还就修改《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若干规定》公开征求意见,旨在规范内地投资者返程交易行为,沪深交易所也同步修订了沪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对内地投资者具体范围进一步明确。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多项改革举措顺利落地,“引进来”和“走出去”齐头并进:MSCI(明晟)等主流国际指数公司陆续将中国A股纳入其指数体系;证券、基金、期货三大领域的外资股比限制全面放开,多家外资机构加速布局中国市场;制度方面,除了互联互通存托凭证监管规定,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规则也获进一步修订,拓展适用范围,监管安排持续优化。

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外资看好中国资产的态度明显。Wind数据显示,2021年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超4300亿元,相比2020年全年增长超100%。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净流入态势不改,截至3月7日,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金额达147.10亿元。

与此同时,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债券规模也创下历史新高。债券通数据显示,2022年1月末,境外机构净增持境内人民币债券663亿元至4.07万亿元,连续10个月上升。其中,境外机构在中央结算公司的债券托管量新增501亿元至3.73万亿元,连续38个月上升。

“这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价值的认可。”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保持平稳复苏态势,能够有力地支撑人民币汇率保持韧性,我国股票市场目前相对较低的估值水平,叠加海外经济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复苏依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吸引国际投资者加大对人民币资产的投资。总体看,我国对内深入推动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对外不断拓宽投资渠道,将进一步打造我国独具吸引力的资本市场环境,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亚太区首席策略分析师慕天辉也在近期的研究报告中表示,得益于资本市场持续开放改革(QFII改革)、投资渠道拓宽(互联互通机制扩容)、 产品不断丰富(如MSCI中国A50互联期货等)以及市场结构演变,对海外投资者来说,A股可投资性增强。创金合信则认为,全球风险资产高位波动,配置资金将寻找避风港。A股估值偏低,且中国是唯一具有货币扩张空间的主要经济体,有望获得全球资金的流入。

展望未来,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型双向开放将持续推进。证监会此前召开的2022年系统工作会议提出,统筹开放和安全,坚定不移推进制度型开放。

康勇表示,未来推进制度型双向开放,需持续改善资本市场生态。只有真正建立起融资功能完善、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的健康资本市场生态,才能有效吸引到国外优质金融机构的进入,从而形成良性的内外循环。同时,还需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丰富风险管理工具,加快推进与国际资本市场通行规则的连接,从而形成高效规范、充满活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建议,我国资本市场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随着国际化改革不断深入,影响资本市场稳定性的外部因素增加,A股市场波动也随之加大。因此,在提升开放水平的同时,仍需重视防范海外的输入性风险和通胀。此外,还需不断丰富完善相关司法解释,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防范海外突发事件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冲击。

本文来自“环球网”,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life0731.com/read-4861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长沙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长沙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