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幸福产业如何创新发展?听听产学研三方专家怎么说

在孤单中变得坚强2021-12-10  223

导读:2018年12月9日,由健康时报社、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科普分会主办,北京雪中金健康产业集团支持承办的“创新赋能·链接未来2018(首届)中国幸福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围绕“养老、健康、医疗、运动、文化”五大主题,邀请了来自…

2018年12月9日,由健康时报社、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科普分会主办,北京雪中金健康产业集团支持承办的“创新赋能·链接未来2018(首届)中国幸福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围绕“养老、健康、医疗、运动、文化”五大主题,邀请了来自民政部、科技部、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中国保健协会、中国老龄委、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及互联网、体育、医疗卫生、健康产业等300余位产学研专家、学者对幸福产业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与经验分享。

全民健康是幸福的前提

实现全民健康是提高国民幸福感的重要前提。然而,目前我国的慢病防控状况依然严峻,慢性病患者近3亿。在不改变当前流行规律和防控现状的情况下,未来十年,中国慢性病患者将呈现“井喷式”增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分享了一组数据:2010年因中风而住院治疗的患者数是177万。2017年,这个数字飙升到361万,翻了一倍多,而当中70%的中风患者会落下残疾。做好慢性病预防,降低国民慢病发病率,才能实现全民健康,使国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国家民政部原副部长陈虹,从人口结构变化解读幸福产业的发展趋势。他指出,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满足老人衣食住行还不够,还要让老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只要老人身体健康,才能让“自己不遭罪,家人不受累,节省医药费,有利全社会。”

科技发展提升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获得感

科技部原副部长吴忠泽指出,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正在拓宽幸福产业的发展渠道。越来越多科技创新成果被运用到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五大幸福产业的创新发展需求之中,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幸福的需求。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长李宗浩则指出,幸福要建立在“保命”的基础上。目前每年院外抢救的成功率不足1%,而在美国西雅图,这个比例是35%。李宗浩呼吁,未来中国应普及更多心脏复苏救援设备是挽救生命,实现全面健康和幸福的有效途径之一。

北京雪中金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王家起,从企业角度解读了当前企业发展的使命、责任和未来态势。他指出,幸福产业是最具热度的产业之一。伴随机遇,将有更多企业、资本介入健康产业,加速行业创新,消费观和习惯的改变。企业需要不断变革、适应时代,不断打造利益共同体,使命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来回报社会和国家。

如何构建幸福产业新兴业态

会上,众多领导、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就健康、养老、旅游、体育、文化五大幸福产业在构建新兴业态方面进行了观点分享。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院中心副主任党俊武指出,幸福有八大指标,包括生得要优、长的要壮、过得要好、活得要长、病得要少,老得要慢、走得要快,活得要有意义。

“最终10亿老年人流量都到手术上走一刀?要不得!”党俊武说,想要实现这幸福“八大指标”,未来应对老龄社会长寿时代的低成本健康战略,要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幸福产业,尤其要完善产业背后的金融业(健康保险等)、制造业(医疗健康用品)和服务业(医疗卫生服务)的三大支撑体系,真正实现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一吃就香,一睡就着,一想就开——就是幸福。”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体验,需要依赖幸福产业。国家科技部战略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宏广指出,幸福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础。

科技部战略发展研究院曾就健康、医疗、生命科学、等领域做过8年跟踪研究,发现健康产业是中国64个行业中潜力最大的产业。到2020年,健康产业潜力是8万亿,领跑国民经济。

“健康医疗关系到每个人,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和效果与个人幸福感密切相关。” 清华大学医疗管理与评价研究所所长刘庭芳指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要求医疗服务机构应提供一个优质的、整合、个性化的全民医疗服务。

大家生病都往大医院跑,使得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呈现倒三角结构, 80%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农村的医疗保障,由于技术有限,人才缺乏,很难让病人对基层医务人员感到信任和放心。刘庭芳建议,未来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评价体系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基层医疗服务,在医疗服务时有幸福感。

同时,本届论坛上进行了“我是中国CPR·D科普志愿者行动计划暨平安家庭五防工程千城万站”正式启动仪式。该公益项目旨在提升我国心肺复苏的普及率,通过社会化全民的普及,在未来的五年内将我国的心肺复苏普及率提升至5%—10%,并通过与社区的合作,将防心梗、防中风、防跌倒、儿童青少年安全防护、灾害逃生防护普及到每个家庭中去,目的在于唤醒我国民众预防疾病灾害的防范意识,增强民众安全防护能力,创造千万平安家庭,将科普规范权威的专业知识,提炼相应内容成为民众生活常识并广泛普及,增强民众的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发展。

本文来自“环球网”,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life0731.com/read-284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长沙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长沙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